近期为中小企业纾困的政策可谓一波接一波。继11月1日起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实施阶段性税收缓缴措施及其它新的阶段性、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后,近日国务院再次聚焦为中小企业纾困,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加大纾困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推进减税降费、推动缓解成本上涨压力等九个方面提出了政策措施,打出了一套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的政策组合拳。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经济社会的“压舱石”,在促进增长、保障就业、活跃市场、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期,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订单不足、用工难用工贵、应收账款回款慢、物流成本高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散发、部分地区停电限电等影响,中小企业成本压力加大、经营困难加剧。
“企业生产资料成本和物流费用不断上涨、经营费用支出加大,获利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不少中小微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此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零部件价格持续上升,有些零部件成本翻了三倍之多,原有竞争条件下的微薄利润再次被稀释。”法贝(上海)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春华告诉本报记者。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加重了上游企业的生产成本,价格的传导机制最终落到了众多中小微企业身上,成本上涨挤压利润空间是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最为紧迫的问题。为帮助中小企业应对不断上涨的原材料带来的经营生存困难,此次《通知》里有三方面措施涉及此项,一是鼓励地方安排中小企业纾困资金;二是进一步推进减税降费;三是推动缓解成本上涨压力。
财政资金倾斜和不断扩大范围的减税降费措施能够直达优惠主体,是最直接,也是企业感受最深的政策措施,再叠加对原材料保价稳价的配套措施,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目前的压力。
除了为中小企业“瘦身”,《通知》再次强调了为中小企业注入金融“活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桎梏。胡敏认为,融资渠道不畅,不少企业流动资金紧缺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再加上产业链、供应链受阻,企业存货清库周期拉长占用大量资金,企业还贷压力在加大。
吴春华也坦言,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无论是资本市场融资还是银行贷款,对中小微企业的限制或审核还是相对严格。如果能在风险管控的基础上适当再放宽一点,就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中小微企业。
此次《通知》就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出灵活精准运用多种金融政策工具,加大信用贷款投放,按规定实施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对于受新冠肺炎疫情、洪涝灾害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影响严重的小微企业,加强流动资金贷款支持,按规定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同时,《通知》再次强调加强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中小企业,用好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此外,还提出“加强电力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科学实施有序用电,合理安排错峰用电,保障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中小企业的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等措施以加强用电保障;“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及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等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等措施”以支持企业稳岗扩岗;“制定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投诉处理办法,加强大型企业应付账款管理”等措施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
胡敏认为,针对当前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面临的实际困难,政府是千辛万苦、千方百计出政策、定措施为中小微企业减负,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关键是要让这些政策落实落细,既要着力当前的问题和矛盾,又要兼顾长远发展。(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