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美国华盛顿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报告显示,IMF对于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进行了史上最大幅度的下调,将2020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为-3%,下调了6.3个百分点。IMF强调,本次全球面临的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经济后果,严重程度显著高于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全球GDP增长为-0.1%。
报告指出,若疫情能在今年下半年被有效控制,相关抗疫措施能逐渐放宽的情况下,配合一系列政策的支持,2021年全球经济有望出现5.8%的复苏。新冠肺炎疫情的打击在今明两年内将造成全世界约9万亿美元的损失,超过了日本和德国的GDP总量。
发达经济体方面,IMF预计2020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为-6.1%,此前预期为1.6%,2021年将复苏至4.5%。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方面,IMF预计2020年经济增速为-1%,此前预期为4.4%。其中,IMF对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为1.2%, 2021年为9.2%。
全球增长预测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经济影响取决于相互作用的因素,包括疫情走势、防控措施的强度和效果、供给中断的程度、全球金融市场急剧收紧的影响、支出模式的转变、行为变化、信心效应以及波动的大宗商品价格。许多国家面临多层次的危机,包括卫生冲击、国内经济动荡、外部需求急剧下降,资本流动逆转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出现更糟糕结果的风险占主导地位。
由于经济影响反映了某些部门受到的特别严重的冲击,政策制定者需要采取大规模、有针对性的财政、货币和金融市场措施,为受影响的家庭和企业提供支持。这种行动将有助于在整个封锁期间维持经济关系,一旦疫情消退、防控措施取消,将对促使经济逐步恢复正常起到重要作用。很多受到疫情影响的发达经济体(如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和英国)实施了快速、大规模的财政应对行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如中国、印度尼西亚、南非)也已开始提供或宣布将对受到严重影响的部门和工人提供大力财政支持。如果经济活动停滞状态持续下去,或者限制规定取消后经济活动的回升过于乏力,那么财政措施将需加大力度。在抗击疫情及其影响过程中面临融资约束的经济体可能需要外部支持。全面财政刺激能够防止信心出现更急剧下滑,并避免经济陷入更深度的衰退。
报告还补充道,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前景的高度不确定性,如果疫情在下半年继续恶化,全球经济增长将遭遇更大的打击,2020年全球GDP可能会萎缩6%.如果疫情持续至2021年明年全球GDP可能会菱缩2.2%。(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