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两顶塑料安全帽,48岁的农民工窦师傅“火”了,却又因此得了心病。
4月上旬,他用手机拍下一段“工人和领导安全帽对比”的视频。两顶安全帽在用力对撞后,工人戴的黄色安全帽直接裂开,红色的则完好无损。
像往常一样,窦师傅把这条视频发在了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上。不过这一次,视频的影响力远超他的预料。经过几天时间的发酵、传播,“脆皮安全帽”引发社会广泛关注。4月17日,应急管理部官微发声,“如果连工人的安全帽都不安全,又怎么能够实现生产安全呢?”
一度情绪崩溃
成为新闻人物后,窦师傅变得行事谨慎。与他见面颇费一番周折,看到记者发来的身份信息,他通过视频聊天再次确认了一遍。约定好见面地点后,中途又反悔过一次。他担心动了别人的蛋糕,有人趁机报复,又觉得接受采访没有意义。
别人看他愁眉苦脸,安慰说他捅破安全帽问题,这是件好事,他反问:“是好事,有什么用呢?”
劣质安全帽视频热传后,青岛打工地的老板以人满为由拒绝了他。窦师傅回到了江苏老家,闭门不出,整日除了睡觉就是上网做直播。
2018年5月,他开始用小视频记录生活,不时发布唱歌一类的才艺展示。有网友给他留言,说工地上的安全帽已全部更换。得到感谢的窦师傅有了些许宽慰,“确实是给农民工办了一件好事。”与此同时,他觉得压力都到了自己一个人身上。此前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窦师傅一度情绪崩溃,哭着流露出想自杀的念头。他自认为这是有生以来遇到的最难的一件事。“我要能扛下去,算我有福;扛不下去那就完了,这辈子就算走到这一步了。”
4月23日晚,青岛的一位熟人打来电话,告诉窦师傅有活儿可以干。他听后心情好受很多,连续几天的压抑终于消散一些。他计划用几天的时间调整一下自己,再回到老地方继续打工。
都是网络惹的祸
在妻子董红梅眼里,丈夫的性格有些胆小怕事。“二十多年前让他上山砍树,他都不敢去,怕犯法。"逢年过节杀鸡杀鱼,也都是董红梅动手。还有一次,她在菜园前面挖个水沟,丈夫担心把旁边公家的树挖倒了,一晚上饭都没吃。
同样是因为担心,窦师傅在成为新闻人物后,主动把有关安全帽的视频删除了。直播时,有网友问原因,他回答“老板叫删的,不删不行啊。”后来在记者再次问起时,他改口称是自己删的,“有非议了,撑不住压力我就删了”。
早前接受采访时,窦师傅表示安全帽是工地上配发,后来又改口称是自己购买的。面对记者,窦师傅的回答也有些模糊。他只是解释,一般在小工地打短工都是自己购买,他的工友都买的是“五六块钱的那种”。若是长期工,工地上一般会配发。
窦师傅说,他最早发现安全帽有问题,是在工地干活的时候他不小心滑倒,一头撞在了钢管上,看到安全帽裂开一个洞,才意识到头顶的安全帽并不安全。
“当时没多想,就觉得有意思,是个现象。”拍视频的时候,窦师傅没想到会引发全国关注。
记者查询安全帽国家标准,只对其材质、防护功能、结构设计等作了规定。而在民间,一个说法是:建筑工地上,戴白色安全帽的一般是监理或甲方,红色的是管理、技术人员或甲方,蓝色的是技术人员,黄色的是普通工人。因此有段子称,“安全帽的颜色是有规定的:黄的干,红的看,蓝的满工地转,白的说了算”。
观看直播的网友中,不断有人提起安全帽的事,窦师傅也总回复说自已有压力,“都是网络惹的祸啊。”经历过这件事后,他把几个短视频平台的头像全部换成了戴着红色安全帽的一张照片,背景是他家院子里的一棵桃树。原本放在客厅沙发上的黄色安全帽也被挪到了别的地方,他觉得那顶帽子带来了太多麻烦。(新京报 祖一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