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11月1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高度评价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40年来为我国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充分肯定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入分析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明确提出了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举措,为保持民营经济发展良好势头注入了强大动力,为民营经济走向更加广阔舞台注入了坚定信心。
近期,各地方、各部委正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11月19日,商务部在广州召开内外贸民营企业座谈会。商务部表示,将在搭建发展平台、加大政策支持、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研究出台更多务实举措,协调推动政策落地见效,提供更多服务便利,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谋求更大发展。
民营外贸企业是我国对外贸易的生力军。海关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额达5.02万亿元,同比增长20.6%,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38.2%,比去年同期提升0.3个百分点。其中,民营企业出口额为3.37万亿元,增长17.8%,占出口总值的46.7%,继续保持出口份额居首地位;进口额为1.65万亿元,增长26.8%,占进口总值的27.9%。
作为民营企业的组成部分,民营外贸企业在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拓宽企业融资途径、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存在相同的痛点和堵点。面对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复杂多变,多数中小民营外贸企业在努力提升竞争力方面存在扩大市场多元化与商机寻找难、充分利用国家在对外贸易领域扶持政策难、在提升对外贸易规模与质量过程中获得金融与信用支撑屏障高等特有的难点与困境。
助力民营外贸企业做大做强,要提供更稳定的政策预期。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巨大变化,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对国际贸易秩序的冲击正在不断显现,如何为民营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外贸企业提供更稳定的政策预期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出口退税政策方面,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经历了频繁的调整和变更,被赋予产业结构调整、贸易促进等多项目标,越来越成为政府的一项宏观调控工具,其中的不确定性大大降低了出口企业获得对未来税负的稳定预期,某种意义上不利于外贸企业的经营决策,也提高了外贸企业的税法遵循成本。
助力民营外贸企业做大做强,要提供更有力的政府扶持。对外贸易作为国内产业链的末端,其竞争力水平实际上是一国经济政策对国内生产经营调节能力的体现。因此,针对当前国际贸易冲突与摩擦频发的背景,对有发展前景的重点优质民营外贸企业,应通过给予金融和出口信用的倾斜政策,来助力度过暂时困难。同时尽快建立外贸企业受国际贸易冲突影响的补偿机制,特别是扶持那些受影响较大的民营外贸企业,通过提供政府援助补偿,支持他们尽快恢复并提高出口竞争力,让民营外贸企业心中有数、心中有底。
助力民营外贸企业做大做强,要提供更充分的政府服务。政府对外贸促进的服务水平某种意义上对提升外贸竞争力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在财政、商务、税务、海关、进出口银行、出口信用保险等环节形成协同联动机制,在提升贸易便利化问题上形成管用有效的“组合拳”,还是加快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智慧外贸平台,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进出口环节的费用和制度成本,支持鼓励更多民营外贸企业借助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政府在提供相关服务方面仍然大有可为。
面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国家政策要给力,切实有效地解决民营外贸企业遇到的贸易环节制度性障碍,最大限度地降低民营外贸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使之在提升产品竞争力方面获得更多的资本和更大的动力。民营外贸企业自身更要努力,要从增强创新能力和产品转型升级入手,来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用好用足国家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主动开拓多元市场,推动对外贸易优化升级,为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贡献力量。
(中国贸易报 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