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一认识,加强对扶持舟山传统产业与国家战略互动发展工作的领导。为切实做好这- 工作,建议市政府成立相应的产业对接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市长任组长,下设具体工作部门,统一组织领导、规划指导.统筹协调这一工作。
2.继续出台帮扶政策,帮助传统产业攻坚克难。一是建议市政府办公室强化督查工作,加强对市政府已经出台的四大产业帮扶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对系列帮扶政策不到位,不全面的情况及时加以批评通报。二是对全市贡献度较大的企业给予更大的扶持,建议对A、B类船舶企业的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除50%返回外,其余应交部分允许企业缓交三年,缓交期间挂账停息,以缓解当前资金紧张情况。三是加快研究制定水产加工业航运业等其他舟山传统产业的帮扶政策,是否可以考虑在不影响周边环境及安全的前提下.允许水产加工企业在厂区内适当建设临时性生产用房。四是抓紧制定新一轮的覆盖更多老产业、老企业的扶持政策。
3.创造良好环境,积极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建立与本地大专院校的合作创新机制,试行订单式委托研发新模式。二是加快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的推进速度特别是要发挥北部工业园区的集约效应。应抓紧规划和启动水产加工园区建设,探讨如何依托新澳低成本冷能利用体系,建设全行业共享性冷藏设施与公共供热装置,以提高舟山水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三是积极搭建平台,为传统产业走出去牵线搭桥。要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大力培育走出去的行业领军企业抓住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铺开的机遇,在工程招投标中设置帮扶本地企业的前置性条件,大力促成本地企业与央企等外地高资质优秀企业合作招标施工,借船过海,逐步解决进入水利、港口、公路、桥梁隧道、钢结构等产业领域的资质认证问题,一方面可以锻炼和提高舟山的工程队伍素质,另一方面为走出去拓市场创造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
4.精准服务,为传统产业与国家战略落地对接及时提供信息。信息不对称是影响传统产业与战略性重大项目对接互动的主要因素,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及时地向全市重点船舶企业、机械制造企业、化工织造企业等发布市重点项目的产业链可接续性分析,促进有条件接轨的企业及早进行市场预测和可行程度研究,使主体项目与后续产业链发展研究进入同步状态,同时要积极搜集大石化、大飞机、大通道等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的一级采购供应商名录,积极寻找有资质的合作企业,谋求重点项目的一般性装备就地制造机会;同时,对国家战略落地后的一些大项 目大企业优先带领本市传统产业对接和转型的,政府部门要给鼓励和奖励,在专项基金和税收等方面予以倾斜。
(舟山群岛决策咨询委员会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