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们便在自由的状态下,以超前的商业敏感性,把握住了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同时解决了传统商业社会里的种种瓶颈,凭借模式创新、技术创造迅速占领市场。仅仅十余年时间,突然崛起了阿里巴巴这样一家世界级的大公司,多少让人不太适应,甚至引发了诸多争议,如:阿里发展靠政府还是靠市场?它是否在“消灭”传统产业?这类争议始终如影随形。那么,围绕这些“争议”的真相是什么?应该用怎样客观的态度看待?问题的解决路径在哪里?
作为一家关注中国本土民营企业成长的传媒机构,近日,《浙商》杂志邀请了阿里巴巴的老朋友、同行企业家、专家学者,就社会上对马云、对阿里的争议展开讨论。大家试图在迷雾中重新分析争议、重新认识马云。
阿里发展靠政府还是市场?
结论:阿里是市场化取向的标杆
7月下旬,《纽约时报》发表长篇调查文章,称阿里巴巴利用国内政治背景为自己背书,借此谋取巨额利益。而此前国内诸多地方政府纷纷和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亦让市场质疑阿里的发展就是靠政府的支持。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早在1995年就跟马云有过合作的浙商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杨建新并不这么认为。
“平心而论,马云当时没有得到政府的任何帮助。”与马云创业时期的那段交往,令杨建新至今难忘,他评价当时马云永不满足的禀赋和作为卓越企业家的潜质已经显现。
事实上,阿里巴巴与国内成功登陆纳斯达克的互联网企业成长路径类似,作为一种新的商业运营模式,一直徘徊在市场的边缘。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们便以超前的商业敏感性,把握住了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同时解决了传统商业社会里的种种瓶颈,凭借模式创新、技术创造迅速占领市场。
杨建新认为,外界对阿里巴巴有政府背景的质疑,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对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一种偏见。可以说,阿里巴巴等企业恰恰因为没有得到政府的“特殊关照”,他们才得以放开手脚,避免了受到制度和政策的制约。他们在体制外野蛮生长,才形成了当下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奇特景观。直到有一天,这样的企业开始影响甚至改变了商业生态后,政府才醒悟,并试图给予“关爱”,但此时,他们已在市场的轨道上前行,任何的“关爱”都显得不再重要。
“政府与企业签署战略合作仅阿里一家,这样的企业站在风口浪尖是必然的。”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浙商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兰建平提出:阿里的作用关键是对这个时代的价值。
这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阿里现在享受的土地、税收优惠与国内一些成功大企业的待遇一样具有普遍性,我们应该看到这些企业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徐剑锋认为看阿里巴巴和马云作用的依据,不是其本身的效率和发展,他们最大的贡献是促进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至少这十年没有其他中国公司可以比得上。
对于这方面的质疑,阿里方面也颇带感情地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进行了回应:我们曾多次表述我们对这个时代的感恩与敬畏,我们也再度申明公司的立场:我们唯一的背景只有市场。对于外界强加于公司的各种“背景”,我们以前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需要!
阿里巴巴在消灭传统产业?
结论:传统产业消失是适者生存的必然结果
今年以来,马云在互联网相关领域大肆并购的同时,还入股广州恒大足球、收购伊利畜牧。再加上这几年传统零售业不断受到电商的冲击,因此,一些媒体报道称,很多传统产业领域的人都担心马云是在消灭传统产业。
大家认为,这显然是对马云的欲加之罪。
经纬创投合伙人曹国熊认为阿里没有直接卖商品,做的是平台。前端引着大家进来,就像浙江杭州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武林广场,后端建立结算和资本体系――这样的商业模式传统企业也在做。因此谈不上消灭,不管马云还是传统商业同样都是在做顺应趋势的事情。
“市场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开阔的空间。新经济和传统经济不断交互、螺旋式发展,没有必要对立理解两者。”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副院长章剑林分析说,新经济实际上拓展了产业发展的空间,在新的维度上开拓新的市场。至于传统经济怎么样发展,当有自己的选择。
“假如马云的作为真能消灭传统产业,那也是应该被消灭的产业。”杨建新认为,互联网时代,传统产业确实有转型升级问题,不适者被淘汰,一些传统产业的消亡是必然。
对于这一质疑,马云日前与全国浙江商会会长对话时回应:“我从没想过消灭别人,或是把别人打倒。阿里也从没想过要颠覆传统行业,我们的计划是未来3至5年,帮助传统企业进入互联网,和传统行业一起提升。”
网商难以赚钱,只为阿里打工?
结论:天下本就没有容易做的生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在淘宝上“生意难做”:小卖家抱怨活不下去,中等卖家则抱怨赚不到钱。为什么会这样?很多人就把矛头指向了阿里巴巴,说宣传、引流量成本高企,才致使他们赚不到钱。
其实,造成目前这种状况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前些年,网上做生意的人少,相当于是一个不饱和的市场,这些年当大家都上网做生意的时候,网上的商业生态就跟之前的线下商业生态类似,市场饱和了,生意自然难做了。
银盒子创始人崔巍巍说:“电商最好做的时期已经过去。这两年大家一窝蜂进来,于是盘口就接不住了,导流成本非常高。”贝贝网品牌总监申鑫则分析说:“电商本质是零售业,没有太高的毛利率,干的是很苦逼的事儿。这就是电商的事实。”
淘宝上的各种收费,也是市场规律的体现。淘宝就如同城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因此开店成本高也是必然的。“淘宝已经成为一个很好的商业生态,完成了人流物流的集聚,可以说是市场推动了平台的经营成本。”曹国熊分析说,人流去哪里,哪里的成本就高。
“我要反问很多人:你想好创业了吗,想好创业会面对的问题了吗?”申鑫认为不能因为卖家不赚钱就把板子打在淘宝上,有些人缺乏契约精神,不愿意为自己的决策失误买单。
阿里一直在给外国人打工?
结论:没有软银的投资,不会有今天的阿里
一旦阿里巴巴成功上市,很多人的财富便会一夜之间暴涨。这其中日本软银或是最大受益者。由此很多人感慨:阿里巴巴做这么大,原来一直是在给日本人打工。
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但考虑到软银当时投资的背景,以及当下全球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这样的说法实在有些难以站住脚。
2000年,孙正义的日本软银投资2000万美元,顿时让阿里巴巴从一个不起眼的小企业成为了一个在当时来说资金实力还算雄厚的互联网企业。不仅如此,孙正义还给予了马云资金之外的很多支持,这也是帮助马云迅速打造出一个强大阿里帝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觉得看待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阿里当初为什么吸收软银投资。”章剑林透露,马云当年也愿意接受其他投资,但国内资本并不愿意投资。据说之前谈了38家公司,但绝大部分只关注三年到五年回报以及退出机制问题,而不是考虑未来阿里巴巴能做成什么样的企业。
另外,全球经济发展到今天,地球都成为一个村了,还在刻意去讨论一家公司的资本属性,是否有些不合时宜呢?“国际金融资本的融合就是这样的状况,因为有外资背景,就说给日本人打工这种定论很牵强。”杨建新说,在孙正义投资之前,马云与另一合作方的协议是:3000万港币出让50%的股份。正当准备签约的时候,孙正义出现了,就像天上掉了馅饼。“不得不佩服人家的远见。”
菜鸟网络是否在圈地?
结论:合规的投资是当代企业家的新命题
7月中旬,中国商务部官员指责马云创立的物流公司菜鸟网路,“到处建物流基地建仓储,因为经不住诱惑”,暗批马云圈地,更直斥“走歪了”。
对此,为菜鸟网络做过培训体系设计的章剑林认为:“视为圈地是因为大家对菜鸟在做什么真的不了解。”章剑林表示,与其他网上物流战略不同,菜鸟物流覆盖的面更广,讲究精确性。菜鸟需要在全国建设实实在在的中心仓,才能完成全中国(包括四、五线城市)24小时内到货。
“在建设过程中,从拿地面积的多少、是否从土地本身赚钱等方面是不能判断是否为圈地行为的,而要看未来土地的使用情况,是否改变了土地性质。”曹国熊认为物流用地本身在增值无可厚非,不能让他做这么巨大的投资却没有回报。
“我们国家关于土地管理有那么多的法律法规,政府经历了三十年改革开放有着丰富的土地管理经验。”杨建新认为只要一切合理合法就该认同。假如事后亏损了或经营不善,也只是马云的远见和经营水平问题。申鑫也认为:“现在马云投资菜鸟网络是否圈地我不知道,即使圈地,但只要不违法我觉得都是可以。”
淘宝“小二”真的那么腐败?
结论:民企壮大后,如何内部反腐是新课题
淘宝小二的腐败现象是这几年攻击马云最频繁和最有利的武器。而马云也确实因此失去了阿里巴巴原CEO卫哲、聚划算原CEO阎利珉等干将。但如果将这种腐败完全归罪于阿里、归罪于马云显然有失偏颇。
申鑫表示,任何一个千亿级别企业,掌握极大资源分配权,腐败问题是无法避免的。不能说内部出了腐败问题就是马云的问题,他无法控制任何人的思想。
“腐败国内外都有,不能看单个案例,要看整盘,甚至单个案例大家也未必知道真相。”作为曾经的阿里人,崔巍巍表示很多事情并非如媒体所表达的那样。
“关于腐败问题,马云做过很多次演讲,包括公司内网一直在公开反腐,据说已经抓了很多人。”对此,杨建新表示自己没有去具体调查过,实际情况很难判断,但是他坚信:在中国国内经营就该遵守国内法律,有问题就起诉,法律部门认可的就应该受理。
“欺诈、腐败问题淘宝不一定能完全杜绝,其实线下市场的情况更加严峻。”章剑林早前做的商业欺诈课题调查显示,线下商业欺诈比例比线上的要高得多。
“我们要用理性的态度正视这个问题,我相信淘宝、京东,甚至包括政府都愿意把这件事做好。”章剑林认为阿里内部是否产生腐败,需要法律监管部门进行定性和制裁,妄加攻击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夸大造谣行为。同时,他认为阿里巴巴应该进一步透明信息,让外界了解事实。
(浙商杂志 徐俏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