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影响力最大的展会之一,2017年秋季广交会已经落下帷幕,不少企业拿到了一沓花花绿绿的名片。名片的背后是一群形形色色的潜在客户,出口企业如何做到慧眼独具,甄别优质买家,在最大程度开发新客户的同时又控制好风险呢?本期中国信保提供的“信用风险资讯”将简单介绍名片上的玄机和甄别优质买家的方法。
暗藏玄机的名片――初识买家
拿到买家的名片,先别急着联系,首先要将名片进行梳理和归类,例如按照国别、行业、询问关切程度等。名片的梳理有利于后续挑选客户、发送对口产品宣传及报价等事宜。另外,对比下这些名片,会发现除了设计不同外,名片上买家公司名称的后缀,也不尽相同。其实,这也是名片上隐藏的小秘密,是一个初步判断企业规模的标识。
雾里探花――不可或缺的资信情报
在初步了解买家的组织形式后,我们往往希望进一步了解买家详细情况,例如企业规模、经营历史、付款习惯、采购习惯等。许多信息仅通过大众化的搜索方式,如借助买家名片留有的网站地址、谷歌搜索等常常让人觉得雾里探花,对那些潜在买家了解得不够真切。于是很多企业会选择通过专业的资信调查机构,例如中国信保,对拟重点开发的潜在客户进行资信调查。那么,专业的资信报告在手,我们应该关注哪些方面?
防护伞――加强风险管控
除了通过资信报告做好前期风险控制以外,对于新买家订单的收汇也需格外警惕。全额预付、资质较好的银行开具的信用证等,都是规避收汇风险的好办法。而对于目的国经济宏观状况、港口清关政策、汇率状况等方面的关注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当前国际市场,并非所有买家都能满足我们付款方式上的需求。很多时候,一定比例预付款,一定比例的赊销或见单付款,已是目前能够争取到的较理想的结算方式。为了防范货物拒收、买方拖欠、买方破产等风险,以及防范买家所在国家(地区)的政治风险,出口企业可以通过参保信用保险来转嫁风险,锁定效益。此外,出口企业还可以通过信保融资,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以较低的成本来解决资金融通的问题。 (中国信保浙江分公司舟山营业部供稿 本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