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7月1日起,又一波减税红利来袭。4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出六大减税措施,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这意味着在一季度为市场主体降费2000亿元的基础上,年内还将送上3800多亿元的减税红包。
业内人士认为,六大降税措施更加精准地推动结构性减税,促进民生改善和产业链条轻装上阵,进一步激活市场增长潜力,推动供给侧改革。但是,推动供给侧改革还需国家综合施策,从税收、费用以及融资、市场拓展、知识产权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采取一揽子的政策。
减税红包更精准
“企业最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的困难就是减轻税费负担。”在第121届广交会上,一家外贸企业负责人这样对国际商报记者说。
其实,不少参展企业负责人都表示,当前企业发展面临三重困境:一是近几年市场需求萎缩,企业业绩下滑;二是国内综合成本攀升,同质化竞争拉低了商品售价,实体企业利润被不断削薄;三是为了走出困境,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谋求创新转型,然而融资难、融资贵让企业行路艰难。减轻税费负担对企业而言是实实在在的利好。
此次共出台六项减税措施:一是继续推进营改增,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从今年7月1日起,将增值税税率由四档减至17%、11%和6%三档,取消13%这一档税率;将农产品、天然气等增值税税率从13%降至11%。二是扩大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范围。三是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四是对创投企业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加大税收优惠力度。五是将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试点政策推至全国。六是将2016年年底到期的部分税收优惠政策延长至2019年年底。
“将农产品、天然气等增值税税率从13%降至11%,对我们是利好。”福建亚南电机集团销售副总郭玮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天然气发电机组等设备是公司的重要产品,天然气降税后,不仅可让消费者获利,而且可扩大天然气发电设备等使用范围,长期来看是利好。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斌表示,六大减税措施既有对原有措施加大力度、扩大范围、延长期限,又有新出台的优惠政策,减税的力度较大,而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促转型还需综合施策
分析人士认为,六大减税措施系统全面,精准施策,对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意图明显。但要真正推动企业供给侧改革还需综合施策。
例如,在减税方面尚有空间。郭玮表示,目前企业的用工成本不断攀升,如能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标准,可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又可拉动消费增长。另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17%的增值税税率仍然较高,如能降低至15%或13%,对企业经营的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
“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已拉开降税大幕。今年全球将从货币贬值竞赛转为降税竞赛。”知名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叶檀表示,进一步提升全球竞争力,政府应在降低税费等方面做足文章。
不过,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根本是要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推动企业走上新发展路子。企业利润由多方面因素决定,不能过于夸大减税降费的作用。
分析人士认为,政府还应当在融资、市场拓展、知识产权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综合施策,采取一揽子政策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助力企业加快供给侧改革。 (中国商务新闻网 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