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世贸组织(WTO)争端解决机构召开会议,决定任命中国籍赵宏女士为上诉机构成员。赵宏成为继张月姣之后第二位当选WTO争端解决机构上诉机构成员的中国人,是WTO七名上诉机构大法官之一。
WTO争端解决机制是在关贸总协定四十多年争端解决实践基础上经过发展和创新确立起来的,既是多边贸易体制的主要支柱,也是WTO对全球经济稳定作出的最独特的贡献。WTO争端解决机制由独立的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按照确定的规则和程序审理成员之间的经贸纠纷案件,从法律和技术角度和平解决国际经贸争端,可以避免贸易摩擦给双边政治和经贸关系带来的冲击,已经成为WTO成员之间解决贸易纠纷、维护贸易权益的有效平台。
赵宏当选WTO上诉机构成员是中国作为WTO成员的权利,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WTO争端解决活动。虽然作为WTO争端解决机构上诉机构成员中的中国人,赵宏会按WTO规则来审理案子,不受所属国籍的影响,也不代表所属国籍的利益,对涉及中国的案子没有直接影响,但其当选WTO上诉机构成员的间接影响仍不容忽视。如果中国国籍的专家能够广泛参与案件裁决,与同行交流,大家就能互相了解,会给这一争端解决制度带入中国的思维和文化,对塑造这一机制的全球普适性是有帮助的,会促进其更加公平公正,对提高中国在WTO的话语权与影响力也大有益处。与此同时,中国籍专家参与裁定的案件结果及推理过程,也可以为涉及中国的类似案子提供借鉴。
中国从入世之日起,就积极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希望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发挥建设性的作用。回首入世15年,中国从刚加入WTO时的一个“入门者”,已经发展为规则的熟练运用者和驾驭者,正在越来越多地参与规则制定,这是很大的变化。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机制参与WTO争端解决,增强了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参与能力。
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体量扩大,实力增强,包括贸易规模、国际市场份额增加等,与进口国发生贸易摩擦不可避免,这将伴随中国从贸易大国发展成为贸易强国的整个过程。这就要求中国政策制定者在立法和制定政策时,充分论证与WTO条款的一致性,尽量避免发生摩擦或争端。一旦出现摩擦或争端,就要运用WTO相关规则和程序做好抗辩工作。面对WTO多边贸易体系,入世15年来,中国企业正在经历“了解国际规则―熟悉国际规则―规则为我所用”的阶段变化。中国企业对此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向国际市场进军的同时要考虑国际贸易风险以及人才储备的问题,要考虑如何避免贸易摩擦以及遇到贸易摩擦如何捍卫权益这两个重要问题。在争端解决中获胜以及在WTO谈判和规则制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是人才。中国需要一批精通WTO规则、懂法律、懂国际贸易、善于谈判、精通WTO官方语言、了解中国国情、有国际视野、具有团队精神的复合型国际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中国才能在WTO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张晓涛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博士研究生 刘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