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从财税金融支持、巩固培养外贸竞争优势、优化外贸结构、改善外贸环境等5个方面推出14条政策措施,促进外贸创新发展,努力实现外贸回稳向好。
这是时隔两年国务院再发促外贸回稳的意见。这次出台政策很多是“真金白银”,比如信用保险、融资、退税、减少企业收费等,概括而言就是多给支持少收钱。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边境贸易发展、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
“这是希望通过贸易便利化、拓宽外贸市场来推动外贸增长。”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认为,总的来看,国家近两年先后出台多个扶持外贸发展的文件,足以表明政府稳外贸的力度和决心,地方政府也面临巨大的促改革、稳增长压力,执行政策积极性较高。实际上,很多外贸政策不仅着眼于当前,更多的是代表了未来外贸管理体制和政策改革的发展方向,下一步最重要的是抓政策落实。
中国改革的制度红利正在释放,目前已设立了4个自贸试验区,随着相关政策措施的推广实施,贸易成本有望大幅降低,这将与海外并购热潮、“一带一路”战略、服务业快速发展等共同构成支撑外贸健康发展的积极因素。
贸易便利化升级
《意见》提出,2016年年底前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从沿海地区推广到有条件的中西部地区,建立标准体系,落实主体责任。
所谓“单一窗口”是指参与国际贸易和运输的企业,通过单一的平台一点接入,一次性提交满足监管部门要求的标准化单证电子信息,监管部门处理状态和结果再通过单一平台反馈给企业。各监管部门按照确定的规则,通过“单一窗口”获取相关部门监管信息,共享监管资源,变“串联执法”为“并联执法”,实施联合监管。对企业而言,“单一窗口”监管可减少重复申报项目,简化申报流程,从而节省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据了解,目前仅有上海、福建等地正在试点“单一窗口”创建。
张建平表示,以往外贸所牵扯的方面较多,经常会涉及到部门及地方的利益。而随着贸易便利化政策的不断完善,不仅各部门会渐渐理清责权,进出口企业也会从一系列贸易便利化措施中获益。今年4月,贸易便利化联席会议制度正式建立,这将使得“单一窗口”这种需要各部门统筹协调的监管模式可以迅速地推广至中西部,破除中西部地区贸易增长的瓶颈。
新兴市场潜力大
张建平表示,中国整体的国际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中国不仅在发达国家的主流市场站稳了脚跟,同时也在不断拓展新兴市场。
据刚刚闭幕的第119届广交会统计,此次到会采购商的数量和成交额均略有增长,是2013年11月第114届广交会出现“双降”以来第一次实现双升。境外采购商数量有所增长,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采购商人数同比增长0.80%,占总体的43.97%。
对此,张建平表示,“从整体上和未来的发展来讲,外贸增长的势头应该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市场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改善,比如自主产品的研发和对国际市场的拓展需要进一步加强,要减少对欧美日这些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
“目前来讲,中国与美国、欧洲、东盟、日本、韩国等经济体的经贸往来在我们的外贸中占有较大比例,这些市场的好坏对于整个外贸形势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美国经济复苏态势相对较好,但欧洲和日本的情况相对复杂,并且一些发展中国家货币贬值幅度较大,导致整体外部市场环境较差,这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的影响。”张建平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虽然大约只占贸易总额的1/4,但是其增长潜力较大。未来如果能够把新兴市场功课做好,拓展更多的外贸空间,降低对欧美市场的依赖,那么欧美的金融危机也好,经济波动也好,对我们的影响就会减少。(中国贸易报 李红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