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最好过的时候是在10年前。现在哪能跟那个时候比!”“2008~2009年是一个低谷,2014年到现在又是一个低谷,估计这个状态至少要持续到明年才会有好转。”“很多人说,现在外贸越来越不好混了――这话说得很对,如果你是在混的话。”“感谢很多唱衰外贸的声音――它帮我们淘汰掉一大批三心二意者。大浪淘沙,胜出的都是金子。”
从海关统计数据来看,当前绝对说不上是中国外贸发展的好时候。但在广交会上接触的企业越多,就越觉得很难用一两句话来回答这些问题:哪个行业当前形势还不错?哪种类型的企业遇到的困难较多?哪个目标市场的机遇更容易抓到?
之所以很难得出结论,是因为人们很容易发现,展馆内无论哪行哪业,都既有顺风顺水订单不断的业务员,也有门可罗雀一筹莫展的老板。而听到足够多的故事之后,更有一种深刻的感受:每一个行业、每一个目标市场、每一种类型的企业,它们对当前外贸形势的体会,都与公司的出口业务表现互为因果。“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不同的外贸形势”。这种大不相同的各自呈现,若一定要总结,大体可以说:表现好的企业都是相似的,表现不好的企业则各有各的不好。“好企业”的相似之处在于,出口商可以凭借“一招鲜”而“吃遍天”。无论规模大小、国有民营,若能在品牌、设计、服务、技术创新或营销渠道这些底牌中的一个方面有过硬表现,就足以有底气不惧疲弱需求,即便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订单量阶段性减少,对何时反弹也能做到心中有数。若能拥有两三个组合优势,可以肯定其出口额仍处于上涨区间。“差企业”的不同之处则在于,各自面临着无法跨越的坎儿:转型需要太多投入、成本上涨太快利润几不可见、国内竞争者之间价格战打到亏本、目标市场贸易壁垒层出不穷、生产型企业绕开贸易公司直接出口……若同时遇上好几个问题,下一届能否继续出现在广交会上都是未知数。
困难不可否认,但讲出让人印象深刻的“正能量”故事的企业也不在少数。“转型升级”的理念一旦落实到一线企业中,就很可能使得落后者被挤压甚至淘汰、领先者获得更大块儿的蛋糕。当外贸进入了需要激烈竞争才能更好生存的阶段,形势好不好实在不能单看统计数据就妄下结论。(国际商报 程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