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中,服务外包地位凸显。”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西林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商务部最新统计,2014年上半年我国共签订服务外包合同87507份,合同金额522.1亿美元,同比增长35.3%;执行金额372.0亿美元,同比增长36.2%。其中,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金额349.6亿美元,执行金额253.4亿美元;承接在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72.5亿美元,执行金额118.6亿美元。
李西林说,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将创造并释放巨大的在岸服务外包业务,服务外包正日益成长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极。“我国高度重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按照商务工作会议要求,加快出台新一轮服务外包促进政策,推动服务外包发展正当其时。”李西林透露,商务部外包新政将有望在年内出台。
在岸业务潜力逐步释放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积极鼓励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并引领带动国内在岸业务发展,在岸业务潜力逐步释放。”李西林说。
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我国在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72.5亿美元、执行金额118.6亿美元,占比分别为33.0%和31.9%。从执行金额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国在岸服务外包业务占比已超过30%,明显高于去年同期29.1%和全年28.9%的在岸业务比例。
在服务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我国外包业务国际市场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李西林说,顺应对外经济交流合作发展客观需求,服务外包产业已成为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和综合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新领域,我国服务外包业务已拓展至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服务外包的主要发包方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和日本的业务占比达62.3%,分别低于去年同期65.8%和全年64.9%的业务比例。
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上半年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金额349.6亿美元,同比增长28.0%;执行金额253.4亿美元,同比增长31.1%。其中,承接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和日本的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分别为60.8亿美元、35.4亿美元、34.8亿美元和26.8亿美元,分别占执行总额的24.0%、14.0%、13.7%和10.6%。
外包结构持续优化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我国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知识流程外包(KP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占比分别为53.3%、32.9%和13.8%。
值得注意的是,在ITO仍占主导地位的同时,知识产权研究、分析学和数据挖掘、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及测试等KPO业务增长迅速。
李西林表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下,服务外包业务边界不断拓展。顺应产业发展新趋势,我国主动把握产业发展新机遇,在不断扩张产业规模的同时,着力优化服务外包业务结构。在我国服务外包业务中,ITO已从占比约70%持续下降到目前的53.3%,而同期生物技术和医药研发、数据挖掘和分析等知识流程外包KPO业务占比已稳步提升至近1/3。服务外包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放大。
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主任骞芳莉在今年6月举办的2014全球外包大会上表示,在我国服务外包业务中,KPO业务量实现较快增长,在整个城市服务外包中的占比有所增长。与此同时,研发中心项目入驻和海外业务大单也带动KPO业务增长。(国际商报 李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