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量减少、成本上升是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此番国务院推出的政策“组合拳”关键在于减负。专家预计,未来有关部门或将继续出台相应的具体支持措施,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
时隔17个月,6月中国外贸再度出现进口、出口同比回落的“双降”局面,引发市场关于“中国外贸‘失速’”的担忧。
7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改善当前外贸形势打出了政策“组合拳”,内容涉及税收减免、便利通关等。受访专家认为,一方面,从公布的时机看,这对外传达了外贸仍是未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三驾马车”之一;另一方面,从内容上分析,此次宏观促外贸政策不同于以往的关税、出口退税等细节的微调,表现出“难得的”具体,措施更涉及外贸体制的完善,政府维稳甚至重振外贸的决心可见一斑。
那么,在此政策“组合拳”之下,中国外贸重拾辉煌,能否可期?
关键词:减负
综观此轮外贸政策“组合拳”,减负主题贯穿始终。
订单量减少、成本上升是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商务部研究院外贸战略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张莉指出,外需无法左右,降低成本就是政府能给予企业的关键稻草,加之今年中国外贸“失速”以来,国内外一直猜想投资和消费哪项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于是才有了此次政府力保外贸“三驾马车”地位的“破天荒”细化的组合政策。
具体到政策分析,张莉认为,“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整顿进出口环节经营性收费,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暂免出口商品法定检验费用”,明确了未来政府要为企业减免的税收项目,而减免涉及范围之广,涉及项目之多,是历来促外贸政策中鲜见的。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一项,政策并未特指外贸企业。对此,张莉表示,这是考虑到完整的外贸出口流程不是只有出口企业这一个环节,其间还涉及国内流通企业。要想将减负落到实处,必须在全产业链执行,这也体现了政府降成本、促外贸的决心。
相比之下,“制定便利通关办法,减少法检商品种类和鼓励金融机构对有订单、有效益的企业及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在张莉看来,则属于通过外贸机制创新的间接减负。
张莉称,便利通关一直在进行,此次特别规定了“一次”的量化指标,国家层面上更加细化;由于贸易和商品结构变化,法检模式过于繁杂,减少法检商品种类企业一直在呼吁,如今终于在政策上得以落实,一旦实施,贸易便利化将因此进展一大步;鼓励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既有加大资金支持,达到变相降低企业成本的初衷,也有希望激活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实现外贸市场化驱动的目的。
另外,对于“创造条件对服务出口实行零税率”的政策,张莉表示,这是意在鼓励服务贸易出口的新政策,体现了未来中国货物、服务贸易协调发展的新趋势。
张莉预计,未来还会分步出台与上述政策相应的具体支持措施,出口退税率会进一步上调,税收方面会有更多的减免措施,从根本上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降低成本不遥远
“我在外贸领域工作30多年,可以说,此次出台的促外贸政策的力度算是大的。”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张曾平直言。“这次的政策相当不错啊,从国家层面就能看到这么多实惠。”福建洛弛制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贸易部经理凌琪详听闻国务院此次政策“组合拳”后感慨道,“感觉政府是在全产业链上为我们解决成本问题。”
凌琪分项给国际商报记者算了此轮政策“组合拳”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虽然按照“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要求,洛弛并不能算小微企业,但凌琪直言,公司很多配件供应商却符合“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这个条件,“它们税收的减免,最终体现在我们成本上也会是较大幅度的降低。毕竟一般企业增值税、营业税能占企业成本的15%左右。”
关于“暂免出口商品法定检验费用”一项,据凌琪介绍,业内出口一双鞋的平均利润在七八个百分点左右,而检验费用就能占到5个百分点左右,如果这项费用能免除,出口利润将得到有效提升。“创造条件对服务出口实行零税率、增加进口贴息资金规模”,尽管政策影响也不是直接反映在洛弛身上,但凌琪表示,按她理解,物流等服务企业将从中受益,这样洛弛的物流成本也能降低。对于进口贴息,凌琪直言,公司一直从国外进口部分配件,如果规模扩大后能享受贴息,生产成本又能降低。
不过,张莉也强调,此轮政策“组合拳”虽颇受肯定,但也无法在外需疲软的大环境下扭转中国外贸当前的颓势,更多的作用在于维稳,“让更多的外贸企业先活下来”。
张曾平说,即便如苏豪这样的老牌外贸兵也面临着订单量减少、外部客户下单犹豫的窘境。
张莉预计,未来2-3年内,中国外贸都将在低速增长的格局下徘徊,增长率在5%-7%甚至更低,6月进出口“双降”局面未来几个月仍可能出现。(国际商报:杨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