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20:00 星期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如何签订一份有用的合同 [发布时间]:2013-02-21

返回 打印

    合同,是经营者们每天都会打交道的工具。在笔者做律师的十多年时间里,见过了太多的合同。有些合同写得相当严谨,对双方的利益保护都很到位,而另外一些合同,则几乎是在浪费纸张。如何签订一份有用的合同?这是很多经营者都会遇到的问题。
    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3点应当注意:
    1.弄清你在和谁签合同,对方是否有资格签订这份合同
    自然人、法人是否有能力享受民事上的权利或者承担法律上的义务,叫做民事权利能力,是否能够实施某种行为并产生法律上的效果,叫做民事行为能力。例如,一个小孩儿,从出生那天起就享有生命健康权,就有权利继承父母的遗产,这是因为人自出生之日起就享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一个1()岁以下的小孩儿把自己家的电视机卖掉的行为却是无效的。因为不满十岁的小孩仍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他的上述行为不能产生法律效力。同样的,一位正在发病的精神病人也会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所签订的合同一般也是无效的。
    当然,年龄和智力的要求是针对自然人而言的,对于公司、社团等法人来讲,主要是要审查该主体的资格。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自成立时产生,至终止时消灭。只有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才有资格签订合同且有能力履行合同。
    2、合同必须服务于经营活动
    “寸土必争”是国家间解决领土争端时,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然而,在商业合同谈判过程中,这一原则有时却会导致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谈判破裂!
    道理很简单,如果一方抱定“寸土必争”的决心,另一方必定也会毫不相让。这样僵持下去,除非另一方非常希望签署该合同,否则双方的合作必然告吹。
    作为经营者,你希望出现谈判破裂或合作告吹的结果吗?显然不愿意。如果一个律师为你“寸土必争”而导致本该成功的合作告吹,你是会感谢他,还是会埋怨他呢?
    我们必须承认,谈判是一种妥协的艺术,而合同就是妥协后签订的文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没有成功的妥协就没有成功的合作,也就没有成功的合同。问题的关键是得分清哪些合作内容可以妥协,而哪些内容又必须坚持。资深律师通常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分析出谈判双方的底线,并为自己的委托人争取利益的最大化。一份份成功的交易合同,通常都是经过这样的妥协之后才协商一致并签署下来的。
    3、合同是用来打官司的证据
    做生意为什么要签订合同?很多人有不同的回答。有人认为,是为了让谈生意的过程显得更加正式;有人认为,是为了帮助双方画出路线图,方便遵照执行。我的回答可能会有点令人出乎意料――合同,是用来打官司的!
    现代社会中,市场经济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公司的生意伙伴遍及世界各地,合作伙伴之间也从原来的充分了解和信任变得更加陌生和充满猜疑。在熟人社会里,双方一旦发生争议,可以找到共同认识的长者评理,公断孰是孰非。但是,在陌生人社会里,我们艰难找到一个共同认识和信任的长者。一旦发生合同纠纷,双方只能进入法院,通过诉讼来平衡双方利益。
    在判断是非曲直的过程中,法官并不了解双方谈判的过程,也没有兴趣去了解这些。法官判断合同纠纷的关键证据,是双方签订的合同。对于合同中没有记载的权利义务,除非另一方明确承认,或者有充分证据证明,否则法院不予考虑。这个简单道理有公司并不了解,甚至因此蒙受了损失。为了避免上当,建议在公司签订合同时,应在合同文本上一一落实对方的承诺,千万不要轻信对方的口头承诺。(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于国富)

Copyright © 2008 www.zseafer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主办方:舟山市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舟山三合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