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负之痛,依然是小微企业千痛万痛里的一种。
5月19日,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周天勇发布微博:今年,全国一大批小微企业有可能被税务部门整死。此条微博瞬间引起轩然大波。
仅以辽宁省鞍山市为例,据当地工商部门统计,去年,市破产、倒闭、注销的小微企业近9000家,而前年的数量是2000余家。另有数据显示,在中国,20%以上的小微企业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的状态,小微企业的发展已经到了生死关头。
小微企业虽然在中国经济中属于“草根阶层”,但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小微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60%,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可见,小微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2012年,财政部门继续进行结构性减税,但实际上,涉及到制度性的税目极为有限,涉及的税种具有有效纳税人少、征管率很低、征管难度大、税务部门自由裁量权大、征收弹性强的特点。
规模有限,收效甚微,2012年,减税似乎依然只是“小插曲”。小微企业依然要背着重税负的镣铐,在逆境中艰难前行。
利润“薄得像刀片”
周天宇曾在北京市海淀区注册了一家商贸公司,经营服装生意。虽然曾就读于中国的最高学府,但对于自己的这第一次下海经商,他依然颇为感慨。
周天宇告诉本报记者:“我的企业需要缴纳的各项税费包括:增值税、城建税、教育附加费、城市教育费(2012年新增)、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其中,土地使用税,无论如何都必须要缴纳。考虑成本与利润之间的比率,税费成本约占实际经营成本的10%,税费负担不可避免地对企业经营造成影响。”
周天宇直言:“如果再加上房租、人员工资、各种保险,企业的纯利润极低,薄得像刀片。企业增值税为17%,仅此一项就比企业利润还要高。”正如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所言:“联想电脑在国内没有办法卖得不贵,有17%的增值税必须加到价格里面,而产品毛利率只有15%。”
根据财政部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应年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的小型微型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另据财政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通知,从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等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周天宇坦言,虽然公司设在中关村,对国家政策很了解,但并不真正关心,“因为感受不到什么实际的优惠。不仅如此,每次减税,到最后却成了加税。”他的语气里包含着深深的失望和无奈。
前不久,周天宇忍痛将公司转让给他人,应聘到一家电力公司工作。
宜信公司与清华大学教授刘鹰的调研报告也佐证了小微企业利润薄的观点。他们调研了全国36个城市共3231家小微企业。结果显示,在中国,有将近一半的小微企业月营业额在10万元以内,近七成企业毛利率不足20%,经营规模小,盈利能力弱。
分析人士认为,全国财政收入增速连续13年达到经济增速的1.5倍,但围绕小微企业展开的结构性减税政策,一直都在探索阶段零敲碎打,几乎没有实效。
注册“影子公司”成潜规则
秦刚曾在堂哥的工厂打工,这是一家设在北京顺义郊区的汽配厂。5年前,秦刚独立出来,自己注册了一家小公司,开始从事汽车装饰业务,之后又用别人的名字注册了另一家“影子公司”。
秦刚有些犹豫,但最后还是对本报记者坦言:“从未考虑过向银行贷款,因为贷不到。即使到银行开一个企业账户都需熟人帮忙,费尽周折。”
事实上,秦刚的做法在业内已经是人人皆知的潜规则了。
在长三角地区,一些小企业拆分为几个小微企业;还有的企业在注册之初,就零散分割成几个据点分别以加工厂的方式存在,或者挂靠在别的公司之下,等自己的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后,再独立出来自立门户。
5月22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发布调查报告显示,小微企业在实际运营中,逃避税费现象非常普遍。在调研所涉的1480家中西部小微企业中,90%企业存在逃税的问题。
报告显示,小微企业普遍以不做账、或者做假账方式逃税,使银行难以通过企业财务报表了解小微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中西部小微企业对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减免税费政策感知平淡。而对于税费负担对其经营带来的压力,却感受强烈。
对此,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薛兆丰表示,税负过重是小微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这将带来一连串恶果,企业利润减少,积极性削弱;对政府部门来说,要花费人力、物力去解决企业的逃税、避税现象。“形成非常不健康的企业文化,使得偷税、漏税成为常态。”
减税,不要停留在口头上
陈兵原是一个文化人,从出书生意中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之后因为投资了自己不熟悉的行业而负债累累,卖掉了两部轿车,走上了举家还债的艰难之路。
陈兵从北京西城区搬到了石景山区。“刚开始时,在石景山区也注册了一家公司,税负真是一大笔开销,五花八门的行政性收费牵涉39个部门67种费,压在企业头上喘不过气来,而且现在我们面临生存困境,于是作出了一个异常艰难的决定。”双眼布满血丝的陈兵告诉记者,“只能通过注销公司的运营方式逃避各种税费。先悄悄做起来,以后再做打算吧。”
陈兵认为,小微企业纳税多少,完全由税务机关的税收管理员说了算,税收“弹性征管”造成小微企业税负超重,应该缩小税务人员自由裁量空间。
周天勇认为,目前的减税,就是财政税收部门口头上的形象工程,永远也不可能在实际中实施。如果小微企业都被税负压倒了,死光了,再来解决问题,恐怕就来不及了。
周天勇建议由第三方,比如国家发改委或者全国人大调研制定一个减税方案,财政和税务部门是执行机构,如果执行期间多收了,属于违法,应当问责财政和税收部门的负责人,这样动真格的,才有可能减税。(中国贸易报 陶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