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2年2月28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2961元。汇改五年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升值超过30%,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幅度明显,波动弹性正日益增强。基本上所有的出口企业,都承受着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压力。那么,人民币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哪些影响,出口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呢?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产品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其出口利润空间小,人民币升值以后,企业经营、生存压力较高,有些甚至无法继续出口。“中国制造”如果仍要保持以往的低价格,就会大大削弱出口企业的盈利能力,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甚至许多中小企业倒闭破产。
鉴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缓解和减少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企业的消极影响。
增强汇率意识,规避;汇率风险
人民币升值给外贸企业带来巨大的汇率风险,企业必须应从多方面人手,加强避险能力,主动进行汇率风险管理。利用金融市场工具规避汇率风险是国际市场上有货币暴露风险企业常用的固定外汇成本的方法。目前的汇率避险产品主要有远期结售汇业务、结构性结汇业务、择期交易、货币掉期等。远期结售汇是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上主要的避险方式,但它对企业的汇率走势判断的准确性有较高的要求。其次通过合同条款避险,包括签订短期合同、采用多种计价货币或直接用人民币计价签约、协商使用固定汇率锁定成本、提前或推迟结算等。企业在签订涉外贸易合同时,应尽量在合同中加入汇率风险条款。在汇率变动导致企业利益受到损失时,则执行新条款,保证企业的利润空间。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
人民币升值对低附加值产品的负面影响大于对高附加值产品的影响。做品牌,时间长而且需要花费大量金钱投入产品设计和渠道建设,因此很多中国企业并不重视品牌,但这恰恰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关键所在。中国制造给外界的感觉就是贴牌代工,价格低廉,因此长期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这也使得企业对汇率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格外敏感。如果我们有核心竞争力,掌握行业和价格的主导权,哪里还会在乎几个点的汇兑损失。这些年来,依靠相对低成本的“中国制造”,我们拿下了一个个世界第一,“廉价”成了中国商品打开海外市场的敲门砖。但这样的增长,并没有换回来核心技术,也没有占据海外的销售渠道。最有价值的资源仍然在人家手里,我们目前拥有的只是“世界工厂”,还不是“世界市场”。因此,企业要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高端产品研发能力,提升品牌形象,才能在世界市场站稳脚跟。
积极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减少外贸出口依赖
近年来,面对人民币逐渐升值的态势,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外贸企业开始意识到,加速转型着眼内需才能获得生存发展。我国具有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要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调整经济结构,减少对外贸出口的依赖,尽快实现由“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向“以内需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展观。同时,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各种配套改革,积极培育、扩大国内消费市场,鼓励投资,重点扶持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汇率改革,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生存压力,短期内还无法避免。相信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会逐步顺应新的环境,自觉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寻找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中国经贸 焦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