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年底,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在这只爱琴海边的“蓝色蝴蝶”翅膀扇动下,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欧元区国家希腊、意大利、葡萄牙等纷纷出现政权更替。
虽然欧盟和IMF承诺将豪掷7500亿欧元以救助重债国,但这似乎并未遏制住这场危机的扩散。舟山作为一座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城市,“蝴蝶效应”已经让不少人意识到,欧债危机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欧洲客商订单意愿下降水产品出口下滑明显
去年,欧盟一跃成为了舟山第一大水产品出口国,并占据了舟山三分之一左右的出口量。舟山检验检疫局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对欧盟水产品出口额为16788.7万美元,同比增长17.99%。并且,欧盟市场继续保有舟山水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地位,出口量占总量的30.09%,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29.12%。
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舟山对欧盟的水产品出口额仍保持上升势头,这是一个颇让人玩味的现象。
舟山市出口水产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周震海告诉记者,舟山之所以能在困境下保持涨势,这是因为出口欧盟的虾和鱿鱼等水产品的不可替代性,换言之,前三季度,欧洲的经济颓势还没影响到餐桌。
然而,9月份,我市虾出口量只有900多吨,10月份仅有760多吨,相比去年的9月和10月,同比都下降了60%。“就在这两个月,原本出口紧俏的加工鱿鱼对欧盟的出口量明显下滑,那些豪爽的欧洲客商开始不愿意下大订单了。 ”周震海说。
作为舟山鱿鱼加工的资深企业,舟山西峰水产有限公司鱿鱼产品销往1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1~9月份“亮丽”的出口成绩单后,进入10月,西峰水产老总范国锋明显感受到寒意,“今年到目前为止,所有企业的鱿鱼加工量至少下降了30%,其实从今年7月开始,鱿鱼加工出口就基本没有利润了,包括对欧盟的出口,甚至有的企业在亏损。这个颓势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范国锋告诉记者,鱿鱼出口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新鲜鱿鱼价格涨势不减,加工企业担心成本过高而缩小加工量,出口自然减少。而另一方面受欧债危机的影响,欧洲客商对于高出自己心理价位的鱿鱼产品望而却步,订单量随之减少。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玩具、船舶业陷两难
如果说,像出口欧盟的食品因其不可替代性还曾拥有过短暂的春天,那么,像船舶修造和玩具出口这样的制造业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记者从舟山市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获悉,1~9月,全市船舶制造出口28.72亿美元,同比下降21.9%。全市规模以上修造船企业利润总额为8.76亿元,同比下降26.2%,全市规模以上修造船企业81家,有22家亏损。
其中,舟山对欧盟的船舶出口额依旧处于高位,今年9月份,舟山对欧盟的船舶出口额为87189万美元,同比下降了5.2%。
舟山市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副秘书长庄和合说,对欧盟出口额之所以下降,除了船舶造价下降的原因外,欧洲经济不景气,很多欧洲客商不愿下单或者下单犹豫迟缓也是原因之一。他们还千方百计地压低价格,迫使对欧出口面临着接单赔钱、不接单停工的两难困境。
记者从岱山县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获悉,岱山县今年1~9月玩具对欧盟的出口额为241万美元,同比下降了1.2%。
岱山县玩具协会秘书长苗勤忠告诉记者,欧债危机对岱山玩具出口的影响比较明显,今年的出口订单量和出口量都在减少,这个情势可能会一直延续到明年4月,是否有转机要看明年4月的广交会了。
欧债危机加剧当地经济不景气,欧盟贸易保护主义出现重新抬头的趋势。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0年欧盟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11起,是2009年7起的1.6倍,立案数量为近4年来最多,涉案金额亦较大。
此外,连欧盟惯用的通过高规格安全与技术标准构筑贸易壁垒的手段近期也有运用。今年7月20日,欧盟开始实行史上最严格的《欧盟玩具安全新指令》,这项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玩具法规”,不仅在玩具的物理与化学属性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还首次要求禁用致癌、致基因突变物质等,这对于诸多玩具出口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人民币升值加剧兑汇风险开辟第二战场需提早布局
欧债危机对出口的影响除了订单量和出口量的直接减少以外,企业还面临着兑汇风险。
自从2010年初以来,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一路走低,贬值已达15%左右,给中国对欧出口企业带来严重影响。据新华网10月2日报道,自2010年第二季度开始,中国对欧盟的贸易增速就进入了下行通道。今年前8个月,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同比仅增长18.5%,低于2000年以来23.9%的平均增速。 2011年8月,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速同比持平,环比为-2.6%,低于2000年以来5%的平均水平。
众所周知,很多出口企业从拿到订单到最终货物尾款结算,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近期欧元不断贬值,大大增加了出口企业的兑汇风险。假如欧元贬值15%意味着100万欧元内的订单就要损失150万元人民币,这对舟山只有微薄利润的众多中小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而言,是个巨大的风险。
这里有一个案例很具代表性,2010年初,东莞某服装出口企业与欧洲客商签订了一笔50万欧元的服装订单,规定3个月交货。按照签约时的汇率计算,10万欧元可兑换97.97万元人民币,但到了交货时,10万欧元却只能兑换85万元左右的人民币。这笔价值50万欧元的订单,仅汇率波动就损失了约60万元人民币。
面对这样的情况,业内人士建议,就企业而言,在出口货物时,争取采用美元或人民币结算,并尽早收回货款,并同时考虑利用出口信用保险防范风险。
相关人士表示,面对欧债危机的蔓延和升级,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积极开拓多元化的海外市场,既要盯紧欧美市场,也要积极关注东盟、南美洲等新兴市场。此外,还可以变危机为契机,通过积极研发和努力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安全标准,争取树立自我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舟山日报 刘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