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欧元区主权债务问题再次恶化,希腊、意大利以及比利时的主权信用评级均被下调。专家认为,由于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经济实力较强,虽评级遭降,但情势可控,不会被复制成为下一个希腊。由于意大利、西班牙等国急于融资,中欧双方的投资合作或将进一步扩大。
受主权债务危机所累,欧元区旧疾未愈又添新伤。险些被巨债压断生命线的希腊虽然接受了外援,但情势依旧难言乐观。最新消息显示,评级机构惠誉日前将希腊评级由BB+下调三级至B+,展望为负面,并表示如果希腊不能提出具体的融资计划,或者再获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不排除进一步下调其评级到CCC的可能性。除此之外,意大利与比利时也被拉入了主权债务危机的黑名单。标准普尔日前将意大利主权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比利时评级展望也同时被下调。
欧债危机似乎正在由外围向核心区拓展,各方纾困不断,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涛声依旧。受访专家认为,这主要同欧元区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相关,积弊开始逐渐显现,一些国家陆续出现信用评级被下调的现象其实也在意料之中。
而对于意大利、西班牙等经济实力较强的欧元区国家而言,评级虽被下调,但情势可控,料不会复制下一个希腊。
对于中欧经贸而言,不断显山露水的债务问题可能会放大双方的投资合作。急于融资的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将成为中国大量外汇储备的投身之处。但受访专家也指出,在贸易领域,对中国既打又拉的欧洲恐怕不会放松贸易保护措施。
欧元区:处处是雷区
欧元区债务危机再次升级的消息仍源自希腊。5月20日,希腊10年期债券收益率突破16%,两年期债券收益率飙升至25%以上。惠誉随后即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降至B ,并表示有可能进一步调低至CCC。同日,意大利主权评级展望自稳定调降至负面,比利时也被拉入了“负面”的黑名单。
为何欧元区上空始终乌云密布?商务部研究院欧洲部副研究员姚玲向本报记者解释,这主要同欧元区经济发展模式相关。一直以来,很多欧洲国家严重依赖借贷维持经济运行,缺乏必要的实体。金融危机爆发后,这样的积弊开始逐渐显现。“因而,意大利、比利时被拖下水也在意料之中。”姚玲说。
意大利、西班牙分别为欧元区第三、四大经济体。因而,对于两者会否重蹈希腊覆辙的猜测,受访专家均予以否定。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总部分析师徐凡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意大利的赤字水平并不高,与西班牙同属老牌的工业国家,债务恶化的情况是可控的。姚玲也认为,面对处处是雷区的欧元区,评级机构也学会了未雨绸缪,下调评级作出预警,敦促这些有问题的国家尽快作出调整,以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市场损失。
目前,最令人担忧的仍然是希腊。截至2010年年底,希腊债务已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42.8%,不断累积的债务总额已高达3270亿欧元。姚玲指出,希腊虽然接受了援助,但经济改革进程仍然缓慢,这令其债务问题变本加厉。因此,希腊必须作出重组计划,并对减赤采取切实行动。
中欧经贸既喜又忧
人们更为关心的是,向核心区域蔓延的欧债危机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欧经贸合作?姚玲指出,就经济合作而言,不断显山露水的债务问题可能会放大双方的投资合作。急于融资的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将成为中国大量外储的投身之处。
早在今年年初,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的欧洲之行就引发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其中,中国购买西班牙、爱尔兰等国国债一事就曾受到外媒的欢迎。日前,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再度表示,中国目前持有超过12%的西班牙债券;中国已经承诺对西班牙储蓄银行重组进行投资。
徐凡对记者说,中国外储多元化策略也会根据债务危机重新布局调整。目前,欧洲国家的经济改革急需外资带动,毕竟2010年欧元区吸引外资的数据并不乐观。
温家宝日前在京会见萨帕特罗时指出,中国政府重申愿意继续购买西班牙国债,参与支持西班牙储蓄银行重组基金。中国是欧洲金融市场负责任的长期投资者,支持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取的救助措施,相信欧洲一定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一边合作升温,另一边却依旧硝烟弥漫。不久前,欧委会决定对华铜版纸同时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中欧贸易摩擦问题持续不断。姚玲对记者说,欧债危机进一步暴露出欧洲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也进一步削弱了欧元区经济的竞争力。因而,在贸易往来方面,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将是欧元区国家的普遍诉求。由此可见,“贸易保护主义的魅影将长时间停留在两国的经贸关系中,欧元区对华既打又拉的策略仍会持续。”姚玲说。(国际商报 孙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