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不提价,提价多少?长期以来,这是很多出口企业一直在小心权衡的问题。面对着人民币汇率加速上升的现实,一部分广交会参展企业表示,已经开始尝试通过提价来减轻压力,不过,提价后客户的接受程度如何还有待检验。
提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6.5,参展企业向记者露出尴尬和苦涩的微笑。这笑容,有意料之中的无奈,也有与压力抗争的坚忍。
4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990,一举突破6.5的重要整数关口。第109届广交会第三期的参展商纷纷表示,人民币升值使纺织、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压力不断增大,接单不赚钱的企业也越来越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已经有企业开始尝试通过提价减轻压力,不过,提价后客户的接受程度如何还有待检验。
利润冰点
“还是那句老话,人民币升值多少,企业的生产成本便直接上升多少。”江苏开元国际集团副总经理吴勇超对本报记者直言。
浙江省土产畜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秉学告诉记者,纺织服装行业本身利润率就低。经过新一轮的成本上涨、汇率上升后,平均利润率已经一降再降。按照现在的汇率水平,我们公司的营业收入肯定会下滑,今年的毛利率估计将下降2个或者3个百分点。“现在的情况只能是咬牙挺住了。困难很大,只有通过客户、工厂和贸易商共同承担风险,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高秉学说。
“我们就是保保本,利润恐怕谈不上了。”宁波钟声服饰实业有限公司开发部经理童玲芳一边给客商报价一边感叹道。人民币升值已经令这家小型服装出口企业几乎无利可图。她告诉记者,这一届广交会的报价跟去年差不多。因为去年原材料大幅上涨,价格已经提高很多了。现在虽然汇率一直在升,但是考虑到客户的接受程度,一直没敢提价。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的王艳听到人民币破6.5的消息后,略显意外。她告诉记者,人民币汇率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利润率。公司每天都会通过邮件通报人民币汇率的最新数据。这两天因为在布展没来得及看邮箱,没想都已经升破6.5了。
王艳告诉记者,人民币汇率会作为报价的一个参考因素,但是权重并不大。毕竟要考虑到客户的承受能力。现在欧美的经济也不是太好,企业担心报价太高会造成客户流失。
尝试提价
提不提价,提价多少?这是很多企业正在思考的问题。面对周边国家的竞争,中国出口企业在提价上一直很谨慎。
高秉学谈到,人民币汇率在报价因素里的权重最多不超过30%。出口企业还是要靠自身消化汇率上升后的大部分成本。现在,已经有企业是接单不赚钱了。虽然人民币升值已经成为长期的趋势,但是企业希望升值的节奏应该平稳一些。
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为3.1%;进入2011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开始了“加速跑”,仅前4个月累计升幅已达1.9%,加速升值态势明显。
一味的担忧和畏惧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在与人民币升值抗争的道路上,中国出口企业的“内心”变得逐渐强大起来。
扬州普天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简振华告诉本报记者,上届广交会,他们的确被人民币升值问题困扰,企业被挤在成本上涨和外商“抵制”报价上升之间,宁可不接单,也不敢轻易报价。但今年,无论是简振华还是吴勇超都表示,企业开始敢于对外提价了。
他们谈及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经过去年的洽谈,很多外商已经认识到,“中国制造”提价目前已成为长期趋势,不是通过“讨价还价”来解决的,他们开始接受出口产品价格上涨的事实;二是已有国内的同行已经开始通过提价来缓解成本压力,如果这成为普遍的做法,我们的提价压力就小很多。
由于5月1日是广交会三期开幕的第一天,与企业洽谈的客商数量尚少。不过,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涨的共同作用下,吴勇超表示,他们打算在去年提价20%的基础上,报价幅度再提高10%左右;简振华也称,他们会在去年5%提价基础上,报价幅度再提高10%。(国际商报 李妍 杨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