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日前升破6.5关口。对于经营日趋艰难的外贸企业来说,今年的日子显然更不好过。为应对人民币升值的“魔咒”,参加第109届广交会的外贸企业可谓动足了脑筋。
锁定汇率结算
江苏开元国际集团副总经理吴勇超告诉记者,企业通过锁定汇率和以进口对冲出口消化人民币快速升值压力。“与银行合作做远期结售汇业务是企业锁定汇率的主要手段。”在吴勇超看来,按照远期结售汇程序,公司与银行协商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售汇的人民币兑外汇币种、汇率等,在交割日当天就能按照远期结售汇合同确定的汇率向银行办理结售汇。“虽然办理此项业务需要给银行支付一笔佣金,但与波动剧烈的汇率可能造成的损失相比还是‘物有所值’的。”吴勇超坦言。
与江苏开元国际集团做法类似,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家对日出口企业均表示,为应对汇率波动,这段时间,公司都采用日元结账的方式以规避风险。“目前日元处于升值状态,以日元结账相当于人民币对日元贬值,企业可以规避一部分汇率风险,利润不至于被压得很低。”河北美客多食品集团80%的业务面向日本市场,公司贸易经理刘军在接受采访时如是告知。
主推产品多元化
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将成为常态。过去企业多寄望于政府的政策扶持,如今企业越发意识到,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才是生存之本。这显然成为本届广交会上参展企业的普遍心声。
广东珠江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总经理陈志强就对记者表示,通过改变产品结构,以产品多元化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压力成为不少企业的首选方式。
浙江省茶叶集团负责国际贸易的陈盛也告诉记者,这两年企业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依靠产品多元化消化成本上涨压力。“与单一品种相比,推出多元化产品、选择多条腿走路,价格就不会定死,企业才能为自己赢得生存空间。”陈盛坦言。
扩进口拓内销
吴勇超也提到,如今人民币正处于升值通道,尽管出口产品生产成本会因此上升,可对进口来讲还是受益的。根据国内需求,企业可以进口一些产品用于内销,对冲人民币升值的损失。
在他看来,未来外贸企业要赢得主动必须“多条腿走路”。“我们公司以多元化发展为目标,除起家的纺织产业外,出口方面还有机电、畜产、餐饮等各类商品的进出口业务;同时,集团还参与了国内餐饮连锁经营的发展,内外兼做,多行业共同支撑。”吴勇超称,这样一来,公司的生存空间和应对汇率等因素变化的能力都会增大。
产品提质升级
浙江省土产畜产进出口集团则通过减少能耗改换包装材料、开拓内销市场和扩大进口来消化成本上涨压力。“早晨一开馆我们就没停下来,一直有客户询价、看产品。”集团业务部经理张磊一边整理客户资料一边与记者聊起来。谈及人民币升值问题,他连连摇头,“企业承受的压力确实挺大。”他颇为感触地说,尽管外部环境欠佳,但公司通过多种措施消化成本上涨压力,企业的订单量不减反增。他指着面前颇受市场青睐的番茄酱告诉记者,今后类似这种马口铁的包装材料都会换成铝箔袋包装,这样大大缩减成本,在保证产品质量和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不仅赢得客户青睐,也使得企业在同行中遥遥领先。“人民币升值虽对出口不利,但对进口却是一大利好。公司将利用多年外销工作的优势,今后五年将更注重致力进口和内贸市场的开拓。”张磊说。(国际商报 于春美 杨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