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6日,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在出席“2011年中国经济形势解析高层报告会”时对我国今后的外贸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发表了讲话。
钟山说:“近中期目标是2011~2020年,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中远期目标是2021~2030年,我国要初步实现贸易强国。”
同时,他提出了近中期我国外贸工作的三大任务并对完成这三大任务的可行性作了分析。
第一,保持外贸稳定增长
一是我国外贸增长要高于全球贸易总体增长水平。确定这个曰标是可能的,也是必须的,否则我国贸易占全球贸易份额就会下降。二是要高于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水平。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外贸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之一,其增长必须要高于GDP增长,否则就会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根据这两个“高于”的要求,明年我国外贸应保持两位数增长。
第二,力求贸易基本平衡
实现贸易平衡是我国外贸政策的取向,我们不追求过大的贸易顺差。中国外贸要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持贸易的基本平衡。
第三,提升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儿十年来,我国外贸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成效显著;未来外贸发展,必须注重质的提高。
关于贸易平衡问题,钟山讲了四个观点:
一是贸易平衡不仅包括货物贸易.也应该包括服务贸易。我国现在货物贸易是顺差,服务贸易则是逆差。
二是贸易平衡是相对平衡,而不是绝对平衡。我们讲的平衡是基本平衡。
三是我国贸易顺差具有阶段性、必然性和必要性。首先,从1980年至2010年31年历史情况来看,我国货物贸易平衡具有阶段性。1994年以前14年中,有5年顺差,9年逆差;1994年以来连续17年顺差。其次,贸易顺差是由综合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决定的;另外,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现阶段保持合理的顺差是十分必要的。
四是实现贸易平衡不能靠压制出口,而是通过扩大进口、扩大对外投资、调整结构实现贸易平衡。
他认为要实现上述目标,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提高“四个能力”。
钟山说,一是提高我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重点要解决质的问题,要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二是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重点要提高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提高企业议价、定价的能力。三是提高中介组织的协凋能力。重点要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提高商协会的协调水平,扩大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四是提高中国政府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能力。重点要从国际贸易规则的执行者向国际贸易规则参与、制定者转变。
在谈到未来我国外贸发展的重点工作时,钟山表示:“推进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关键在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要落实科学发展,以‘转方式’为主线、‘调结构’为重点、‘促协调’为抓手,脚踏实地、切实做好三项重点工作,推动外贸稳定健康发展。”
他强调,“转方式”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要在思想观念、贸易政策、体制机制、发展模式、经营方式等方面,有新思路、新举措、新突破。
“调结构”重点要推进“四个优化”。一是要优化主体结构,做强大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二是优化商品结构,稳定传统优势产品出口,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三是优化市场结构,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培育周边市场。四是优化贸易结构,做强一般贸易,提升加工贸易,发展其他贸易。
“促协调”重点要加强“六个协调”。一是出口和进口协调发展;二是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三是外贸和外资、外经协调发展;四是外贸和内贸协调发展;五是多种所有制主体协调发展;六是东部和中西部协调发展。
最后,他总结说:“以上关于外贸“三大任务”和“三项重点”不仅是2011年的工作中心,也是未来五年外贸发展的工作重点。”(中国经贸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