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亿美元的巨债成为美国举国上下的沉重负担。专家认为,债务问题与债务危机纯属两个概念,美国的情况归属于前者。但是,美国的债务问题一日得不到有效防控,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就会面临更多风险。
日前,美国政府的经常项目表已然一片赤红――14万亿美元的巨债成为举国上下的沉重负担。14万亿美元是一个怎样的数字概念?首先,它已经占据美国GDP总值的96.5%;其次,该值逼近了美国国债的法定上限14.3万亿美元。分析普遍认为,照此速度,美国国债会在两个月内“飞跃”法定上限的金字塔顶。
提高上限继续筑起债台,还是割肉补疮进一步缩水财政支出?美国政府正面临两难选择。就在此时,美国不少地方政府传来了“穷途末路”的声援讯号,人们对美国会否重蹈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风险的忧虑再升一级。但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却否定了这样的疑虑:对于美国而言,14万亿是个沉重的负担,但并非一场危机。美国将在长时间内,通过自身实力慢慢消化掉14万亿带来的种种不便。倒是与之相关的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着实需要谨防债务升级导致的美元贬值风险。
是“负担”而非“危机”
债务逼上红线,令民主党领袖奥巴马不得不扛起“国债保卫战”的大旗。其实,在2005年小布什总统披挂之际,美国国债仅为目前水平的1/2。中国社科院美国所主任王孜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不可否认,美国国债上升同奥巴马政府的金融救助有所关联。”
债务“负担”已经使美国的一些地方政府叫苦不迭。以加州为例,未来18个月赤字可能升至254亿美元,现任州长布朗建议削减医疗保险服务、高等教育开支、长者家居服务等,以应对疯狂增长的赤字。另外,新泽西州已停发共31亿美元退休金供款;伊利诺伊州议会则已投票通过将个人入息税由3%增至5%。“这样大幅地开源节流,势必影响居民基本生活。”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
受金融危机所累,巨债压身的西班牙、希腊等欧洲国家很快惹火上身,将危机引向主权债务。债务数额已经逼近GDP总值的美国会否面临同样的风险?答案却并非肯定。
王孜弘认为,债务问题与债务危机纯属两个概念,美国的情况归属于前者。债务问题能否演变为“危机”,同一国筹资能力以及债务结构相关联。美国有能力也有空间慢慢消化掉巨债带来的长期负担。“毕竟,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仍占据主导地位,美国实体经济的支撑能力同样不可小觑。”美国的情况的确与欧洲不同。丁志杰也对记者说,欧洲主权债务问题一直存在,并非突发性的事件。欧元区之所以成为主权债务危机的频发地带,同其经济发展模式有所关联。
新兴国家面临风险
大量削减财政开支、步步紧逼法定赤字上限,从政府到普通民众都被推向了“缺钱花、没处借”的尴尬境地,提高法定债务上限似乎成了当务之急,但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的僵持局面却为奥巴马的“国债保卫战”再添忧恼。
美国媒体报道说,美国国会共和党议员同声反对提高国债限额,希望通过奥巴马政府大规模削减开支而不是增加借债缓解债务危机发生的可能。共和党议员认为至少有100个预算项目可以减少开支,可以让未来10年节省2.5万亿美元。
但如果美国真的削减政府开支,美国政府刚刚通过的很多大型法案,如医疗改革和减税计划,都有可能成为昙花一现。丁志杰判断,僵持的最终结果仍将是提高法定国债上限,“但共和党会开出更多关于削减赤字的附加条件。”
王孜弘则认为,迫于种种矛盾与压力,美国政府未必走提高法定上限这条路,“美国可以通过向市场筹集资金、直接出卖企业债券等方式融资。”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债务问题一日得不到有效防控,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就会面临更多风险。王孜弘认为,国债增发,美元贬值风险放大,中国持有的大量美国国债将面临较大风险。虽然利用多种渠道使用外汇储备的呼声越发强烈,但考虑到避险产品、交易成本与便利性等问题,美元的优势仍然不可撼动。“在贬值风险与安全性及便利性之间作抉择,中国等国家仍面临复杂局面。”王孜弘说。
丁志杰则补充指出,除债务问题外,美国的定量宽松政策同样引人忧虑。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通胀、热钱等不确定因素的风险或将被再次放大。(国际商报 孙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