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参展商接到的长单非常有限,长短单的比例大约是1比9,几乎没有接到一年以上的长单,即使老客户也是如此。
乌干达M.K电子科技公司经理卡通戈勒(Katongole)手中攥着一张A4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一堆企业展位的序号,货比多家、多跑多看、谨慎出手成为他的采购法则。
在本届广交会上,像卡通戈勒这样的外商不在少数。据一些参展企业反映,外商下单普遍比上届广交会变得慎之又慎。而在汇率、劳动力、原材料和贸易摩擦“四座大山”的强压之下,参展企业的议价能力被大大削弱,接到的订单也多以短单、小单为主。
外商下单谨慎
广东省塑利莱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声贤表示,几天来企业得到的意向订单居多,买卖双方更加谨慎。
卡通戈勒是塑利莱的老主顾,但塑利莱却并不是他拜访的第一家企业。此前,卡通戈勒为寻找特殊铝槽的定制企业费了不少周折。
“我已经跑了十几家企业,他们都说可以为我定做,但是我想再多跑几家比较一下报价。”卡通戈勒对记者说。在与记者交换名片时,这位非洲友人半开玩笑地说:“印一张名片很贵的。”
在同黄声贤谈生意的50分钟时间里,塑利莱的销售员为了拉住这位老顾客,轮番拿着产品目录上前宣传。卡通戈勒不停地摇晃着手中的罐装咖啡,若有所思。销售员则飞快地在计算器上打着价格。“No,no!”卡通戈勒皱着眉头,显然对报价并不满意。
销售员方邦树抽空对记者说:“今年公司的报价比去年有所提高,与客户议价时很艰难。没办法,谁让人民币一直升值呢。”
与此前无异,卡通戈勒最终还是没能给他们一个肯定的态度,转而走到对面的一家铝材生产展台,继续他的“业务谈判”。
上海凤凰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俞跃峰说:“说实话,来广交会的客商很多都是来摸价格、问情况的,即便达成意向协议也不一定就在你这里做,说不定转头就在别家做了。”
福建鸿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晓平更是直言:“其实,国外客户对中国出口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很清楚,对我们的心态也摸得很透。这是一场买卖双方艰难的价格博弈。”
美国采购商马克在美的展区逛了一圈后对记者表示,自己在下单前会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包括产品质量、可靠性、供货商的信誉,特别是价格。
订单普遍“瘦身”
记者采访中发现,短单、小单是本届广交会的主流。
广州市金不换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节能灯贸易的企业,总经理朱智高告诉记者,公司长短单的比例大约是1:9,几乎没有接到一年以上的长单,即便老客户也是如此。“老客户下单一般是按一个季度为周期,新客户一般交期也就是一个月。”
但朱智高也坦言:“单期短与照明产品的交货周期较短有关。而且,对于一家中等规模的企业来说,短单偏多未必是坏事。尤其是在外部环境可能存在较大波动的情况下,一旦下了长单的客户与你停止买卖,那么,这些短期订单可以马上弥补这部分损失。”
同样是做节能灯产品的福建鸿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叶晓平也对记者表示:“老客户目前基本以短单为主,很多还喜欢逐月下单,但老客户的忠诚度不是很高。”
有的企业则主动放弃长单的接洽。冷柜出口商星星集团的外贸公司总经理陈海明接受采访时就表示,眼下已经不敢接超过两个月的订单。“一旦订单周期超过两个月,将根据具体情况上调价格,以冲抵汇率风险。超过6个月的订单,我们全部拒接。”
但据记者调查,在本届广交会上有些企业的确接到了长单,中宇卫浴便是其中一例。该公司负责国际业务的王瑞艺经理说,像中宇这样的品牌企业,外商下单是长期的。因为企业一般比较重视产品的品质,而不会过度讨价还价。据王瑞艺透露,中宇签约长短单的比例是8比2。 (国际商报 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