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广交会上,大部分出口产品较年初时都有所上涨,有企业界人士表示,提价是企业产品提升竞争力的表现,但有时也是无奈之举。
17日,在第108届广交会河北五矿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的品牌展区,公司副总经理张 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他谈道:“从年初到现在,公司产品提价近20%。以镀锌管为例,目前价格已涨至5800元/吨。高涨的价格吓跑了不少订货商,企业利润并没有实质性提高。”
多重因素逼升出口产品价格
在本届广交会开幕的3天时间里,记者发现大部分出口产品较年初时有所上涨,原材料价格与汇率成为迫使企业提价的主要因素。
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张桥谈道:“今年以来,黄磷价格疯涨之势难以抑制,目前已从去年最低点的9000元/吨涨至14000~16000元/吨。公司大部分产品价格已提价1~2次,利润却没有随提价而提高。”
与化工企业同病相怜的还有轮胎企业。山东玲珑轮胎有限公司海外营销部副经理张超对记者谈道:“天然橡胶作为制造轮胎的原材料,占产品价值比例的60%左右。而今年以来,天然橡胶市场价已涨至30000元/吨,为4年来高点。为此,公司已向下游企业提价两三次。为了保证利润率,有些订单不得不放弃。”
家电企业是提价次数最为频繁的。春兰集团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冯斌对记者直言:“自上届广交会以来,公司产品已多次提价,半年中人民币升值2.5%,而每次汇率变化或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几乎都会随之调价。”
另一家热水器参展商则无奈地告诉记者:“铜价上个月还在50000元/吨左右,这个月已经涨至60000多元/吨,这导致一台热水器的成本就上升了100多元。基于这个原因,企业接单基本为一月一签的短单,尤其在汇率压力下,用提价避免亏损也实在是无奈之举。”
成本上升致订单转移
中国出口产品的提价,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从中受益。据张 透露,“在五矿产业领域,如果外商原来有6份订单,现在有4份会转移给印度企业,因为外商比我们更了解中国的政策,也更清楚人民币升值之忧。”
在许多外商看来,人民币升值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而在中国企业眼里,人民币对美元保持在6.5:1将是企业能够承受的极限。可是,谁也无法预测,人民币究竟会升到什么程度。一位品牌展区的参展商就戏言:“即便人民币对美元涨到5:1,恐怕中国企业还是不会‘造反’的。这一点外商看得很透,所以许多客商已选择寻找新的供货商。”
参展的某五矿化工企业负责人也就此对记者表示:“频繁提价已使公司失去了10%~20%的订单。在不明缘由的外人看来,提价似乎是企业产品提升竞争力的表现,可实际上我们是在被迫赔本赚吆喝。”
对此,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综合业务部主任郭洪军表示:“近年来五矿化工行业对外贸易飞速发展,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但是,2009年,本行业出口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仍然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我们的出口结构优化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山东交易团领队、山东省商务厅对外贸易处副处长秦海峰则指出:“转型升级的核心问题是人才与技术竞争力,而非简单的价格提升。从近年来看,中国外贸整体出口总是保持令世界惊奇的高增速,但这对我国外贸企业并不一定是好事。提价失订单,足以说明,我国出口企业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依然任重而道远。”(国际商报 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