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总在员工培训班上说:“公司的事业是在建房,你垒起来十块砖这里面就可以有两块砖作为薪水,八块砖推动事业做大。可是现在你们都想垒起来两块砖就拿走两块砖!这摊事业靠什么支撑!公司没了,你们能得到什么?”
长期的职场生存经验让我能够理解老总的用心。无独有偶,异国他乡的经营之神也有着类似的薪酬哲学。
松下幸之助曾问他公司的一名员工:“如果公司付给你1000元钱的话,你应该做多少事情才对?”
这名员工回答说:“你给我1000元,我就给你做1000元的事。”
松下幸之助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公司是要辞退你的,因为公司给你1000元钱,你就做1000元的事,公司就会没有利润,就是在赔钱,所以公司不会要你的,你自然一分薪水也领不到了。”
这就是成功者的职场哲学,如果你能明白其中道理,加薪就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如果你希望老板给你加薪300元钱,只要你做到了多于300元的事,老板给你加300元是非常容易的事,假如你只做200元钱的事,你有什么理由要求老板为你加薪?
所以,作为一名员工就一定要想办法多给公司创造价值或者提高自己创造价值的能力!要相信,只有你可以给自己加薪,当你给公司更多的价值,就会得到更多的报酬!
黄敏在深圳一家大型电器厂做促销督导、市场调研的工作。这家公司主要生产电风扇、电暖器等季节性很强的家用小电器。
2007年8月初,部门经理打电话通知正在云南出差的黄敏,公司打算于9月中旬在昆明召开西南片区的冬季新产品供销订货会,希望她搜集西南五省区几个省会城市近10年的冬季气象变化资料。
黄敏从当地气象局那儿买来了气象变化曲线图,后来她又好奇主动地研究起来,最后她得出结论:西南片区几个省会城市这一年的冬季是个冷冬,寒流相比往年会提前10天左右来到。
于是,她连夜赶写了一份报告,建议公司加大电暖器的生产量,并比往年提早半个月投放市场。就这样,公司赚了近100万元。她得到了加薪的奖励。
有了这一次的经验之后,黄敏开始学习气象专业知识,又陆续为公司在气象部门“量身定做”了几次气象信息资料,结果都因为抢得“天时”,大获成功。她不但积极完成工作,而且为公司创造了大量利润。公司决定给她升职,加薪!
比尔•盖茨说:“能为公司赚钱的人,才是公司最需要的人。”
为公司赚钱,也是在为你赚钱。黄敏的加薪之路看似公司的奖励,实际上是她创造了远超过工资的利润,是自己在为自己加薪。因此,想要加薪,就必须有为公司赚钱的责任感并付诸行动,提高自己,做有效益的工作。水涨船高,公司赚钱了,你的薪水也自然会得到提高。
都知道海尔背后有个张瑞敏,却很少有人知道张瑞敏背后还有个女性,杨绵绵。
1984年,张瑞敏邀请杨绵绵到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做总工程师。当时的企业亏损严重,薪水微薄。
杨绵绵没有提工资的事,张瑞敏谈到邀请她时说:“当年力邀杨总栽一同创业,就是觉得她和别人不同,在她的同龄人利用上班时间买菜、织衣、洗衣服的时候,她在认真地读书学习。”
也有人说她想不通,何必这么认真,她会说:“我要用超高的业绩来证明我的价值。”
她确实也是这样“超值”地要求自己。张瑞敏对她有一个很高的评价:“往往我期望二,她却能做到十。”
张瑞敏接手老厂之初决定生产冰箱。既然决定生产冰箱,那起码得对冰箱的生产过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于是,张瑞敏便让当时还是助理的杨绵绵去了解一下。打听之下,杨绵绵才发现,当时国内并没有生产冰箱的技术人才,而她自己对冰箱的印象还停留在小时候看到的古董冰箱的记忆里。
这么大的一个引进项目,总不能由一群门外汉来操作。于是她特意去图书馆苦读关于冰箱制造的书籍,还专程去上海向写书的作者请教。
之后她又派人向国内的同行学习,回来之后结合自己之前掌握的知识,设计出了图纸,从此开始了电冰箱的制造和研究。
可以说,如果没有当年杨绵绵那种超值地为公司做贡献,或许就没有海尔后来那么迅速的发展。当她所创造业绩远远超出她本职工作所得的时候,她也从一名工程师跻身海尔集团总栽,年薪25万。
明白薪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人,都获得了不菲的薪水。
作为普通工程师的杨绵绵,为公司提供的劳动价值是微薄的,她的收入也是微薄的。她明白给公司创造高价值的业绩,才有高薪,她为此不断提升自己素质,这是一种可贵的职场品质。领导让她了解情况,她却为公司提供了专家级的服务,她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薪水,就获得了更多机会、更高薪水。何止这些?还有优质的人生!
美国惠普公司创始人比尔•休利特和戴夫•帕卡德强调:只有在员工为公司创造出丰厚利润的条件下,他们的奖金和工作才能得到保障。公司只有实现了赢利,才能把赢利拿出来与员工分享。
对未来有梦想,对自己人生负责的员工,请不要再向老板苦苦求薪,去创造远超现在薪水的价值吧,自己给自己加薪!竞争充分的今天,轻松且报酬优厚的工作,早已不复存在(除非在政府部门或国营企业)。能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的人,得到的报酬往往也最多。(包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