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20:00 星期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效沟通才能有效管理 [发布时间]:2010-08-30

返回 打印

    沟通是每个管理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工作技能。作为管理者,除了告诉他的团队工作任务是什么、如何去完成、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成功之外,还要全面掌控工作的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调整进度和节奏,最终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其间,链接各个环节的纽带就是沟通。
    有些管理者觉得自己在工作中已经与团队成员沟通了,但很多工作还没有做好,于是就会抱怨道:“没法和部下沟通……”、“部下不听我的……”,或者“我说得好好的,我的部下却没有反应……”等等。而他们的部下,也会觉得无法领会并执行领导布置的工作任务,或者觉得领导缺乏指导自己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究其症结在哪里呢?多数情况下,问题出在有没有做到有效沟通上。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呢?
    首先,要好问。好问并非无的放矢地乱问一气,而是始终要掌控主导权。比如“我要在这个时间完成项目工作,需要你的协助,你能否提些建议”、“你的工作进度迟了,已经影响整个项目的节奏,你看是否有什么不能解决的困难,说来听听”等等。
    其次,要好察并要扬长避短。在仔细聆听每一条建议的基础上,不要只批评建议的不足之处,而是要充分肯定建议的可取之处,这样才能调动提议者参与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再次,要执其两端。得到的意见良莠不齐,管理者要有敏锐的判断力,能够分辨出对整个问题最有帮助的建议。
    最后,要“用其中于民”。有效沟通的目的在于,为完成既定的目标而更广泛地征求团队成员的意见,但最终采纳哪条建议的决定权始终掌握在管理者手中。也许,最终的决定不是其中任何一条建议,但必须是综合所有建议的产物,而这一点,在决定做出之后,必须让提议者知晓。
    在一些企业中经常存在这样的现象,生产过程中遇到技术质量问题,或者用户提出新的需求时,技术部门会直接将制订好的相关改善措施,以作业通知单的形式发给生产单位要求执行。但生产方常常会发现,通知单给出的措施到现场有时会出现操作困难,甚至根本无法执行,于是又向技术部门提出疑问,最终导致一个问题需要几次反复才得以解决。在我们公司,虽然工期紧张的时候也存在这种现象,但是大多数时候,船研所会首先拿出解决措施,然后向相关人员询问是否可行。在倾听和甄别建议之后,再制订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和实施方案。经多次有效沟通,达成一致后才正式发放作业通知单。通知单发出以后,还对每个通知单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跟踪,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善,既避免了指令未经沟通造成现场准备不足、操作困难等障碍的发生,又快速、圆满地解决了问题,保证了生产的顺行和质量的稳定。
    这说明:作为管理者,学会发号施令很容易,但“发号施令”绝对不能等同于有效沟通。没有充分有效的沟通,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管理,更谈不上完成工作任务、达成工作目标了。我们的管理者只有改变管理思路,改“发号”为“询问”,改“指令”为“指导”,做到“好问”、“好察”、“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最后 “用其中于民”,才能做到有效沟通,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完成公司的各项生产经营任务,从而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取得个人事业的成功。(浙江欧华造船有限公司  简墨)

Copyright © 2008 www.zseafer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主办方:舟山市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舟山三合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