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 鲁冠球
被尊重和善待的员工,只要你有一分的投入,他就会有十分的回报。
我办企业40多年了,经常有人问我,你把一家“铁匠铺”办成了现代化的大公司,靠的究竟是什么?
这其实是个一言难尽的问题。办好一个企业,要把握市场机遇、要符合政策导向、要加强管理技术、要准确运筹决策等等,但我觉得最需要的是重视人,也就是员工在企业工作的精神状态如何。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到欧洲学习,一位国外同行告诉我说,“当一切烟消云散之后,企业仅仅是由人组成的”。听罢,我深有同感。员工的精神状态好了,企业就是有再大的坎也能迈过去,不然,就会逐渐走向反面。
决定员工精神状态的因素也很多,他要面对来自家庭、社会及工作等很多方面压力,作为企业,当然难以顾及、也不可能顾及其方方面面,但是,他到企业来工作的目的,是每个经营者都必需要掌握并努力创造条件为其实现的。我认为,员工来企业工作的目的,不外乎赚钱生存、养家糊口、改善生活、实现自身价值等需要,因此,企业经营者必须正视员工的这些需要。正视了,员工自然干劲倍增;忽视了,必然人心离散。
万向这四十多年一路过来,要说做大做强的核心因素,还是靠了全体员工。而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就是正视他们的合理需求,并不断创造条件适应其需求。实践中,我们实行“两袋投入”(让员工口袋满,脑袋也要满),实施“岗位分配”与“收入分配”的合理性(重视个性差异,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获得相适应的酬赏),提出收入“三年翻一番”、“奋斗十年添个零”(让员工感到有奔头,自己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企业发展紧密相联)在员工眼里,企业既是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也是家庭美好生活的源泉,因而爱企业就是爱自己,在行动上充分表现出来。
前年下半年遭遇全球金融危机,我们企业订单一下减少,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在社会上许多企业纷纷裁员、减薪的情况下,我们提出了“不裁员、不减薪、不降福利”,向员工保证,只要企业运转一天,绝不抛弃一名员工。因为我认为,不能在企业发展需要员工出大力、流大汗的时候,你说他是主人,而当发生困难员工需要依存企业的时候,他就被“裁”被“减”,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越应该善待和尊重员工。于是,趁危机带来的“空闲”,组织员工学习、旅游、培训,抓紧充电、蓄势以待。去年下半年市场出现“井喷”行情。这时,员工放弃节假日,毫无怨言。我们电动汽车公司的300多名员工,为了满足上海世博会及广州亚运会对新能源的需求,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元宵一直没有休息,主动加班加点,场景十分感人,我由衷感到,员工是企业的根,被尊重和善待的员工,只要你有一分的投入,他就会有十分的回报。
今年初,“用工荒”席卷沿海地区的时候,我们万向原有员工队伍仍然非常稳定,士气高昂;万向下属一些需要扩能的企业,招工应聘者排满了长队,他们基本上都是冲着万向发展的稳定和来日的成长空间来的。
这提出了一个办企业“仁”与“义”的问题。“仁”,就是宽厚、慈爱、善待;“义”,就是正直、爱憎分明、士为知己者死。“仁”与“义”是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个“仁政”的企业,必有一批“仗义”的员工。只有施之以“仁”,方能报之以“义”。“仁”“义”合璧,相互作用,企业岂有不强不大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