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20:00 星期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食品安全进步显著仍需完善 [发布时间]:2009-11-16

返回 打印

    【日本《经济学人》周刊10月27日文章】题:中国的食品安全制度让日资企业困惑
    如今,来自中国的农水产品和食品约占日本此类产品进口量的40%。自去年1月发生中国冷冻饺子中毒事件之后,日本人再次体会到了因本国食品自给率之低而不得不大量食用中国食品的无奈。很多日本消费者至今仍对中国食品的安全性持怀疑态度。
    然而,日本农林水产省的数据显示,2 008年日本进口食品不合格率的情况表明,来自美国和欧盟的食品不合格率均超过了6%,与前一年相比均有所上升,而来自中国的食品不合格率却已降至0.27%。这说明中国在生产向日本出口的食品时,对其安全性下了很大功夫。而且其加工过程的现场管理几乎都是日本人。因此,至少可以说对于出口日本的食品,中国方面是追求绝对安全的。
    特别是去年9月中国国内发生三聚氰氨事件之后,舆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急剧上升。旨在强化食品安全监督体制和加大惩罚力度的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相继于今年6月1日和7 月20日正式施行。由此,从原材抖供给到包装和运输,从开始生产到送至消费者手中,所有环节的相关企业都开始注重安全性了。据称,中国国务院即将成立由副总理牵头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力图超越局部而从体制上确保食品安全。
    然而有舆论指出,耍保证从上到下严格执法,在短时间内非常困难。
    仅从中央政府的层面来说,涉及食品安全的就多达5个部门:卫生部、农业部、质检总局、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再加上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可以想象其人数之庞大,而这些从业人员的培训都需要时间。此外,因食品安全法的实施而带来的法律法规和体制的变化,也给企业和经营单位造成了一些混乱。
    首先,作为企业必须遵守的安全标准,是由卫生部制定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如果企业的产品在国家标准中没有规定。就要从“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中寻找是否有规定。仅卫生部制定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就多达数百项,而由于食品安全法的实施,需要对这些标准进行重新统合。据说这一项工作就至少需要两年时间。
    此外,政府负责审批部门的变更,以及旧的标准被废除而新的标准又未能产生等情况,让很多企业无所适从。
    对日本消费者而言,中国政府为确保食品安全而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这无疑是值得庆幸的。然而,旨在强化企业责任和惩罚力度的法律生效之后,却迟迟不能出台与之配套的具体实施细则,这种做法则让包括进入中国的日本企业在内的众多食品企业困惑不已。

Copyright © 2008 www.zseafer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主办方:舟山市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舟山三合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