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20:00 星期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财税政策维持不了企业落后经营模式” [发布时间]:2009-05-19

返回 打印

――访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

    随着我国一季度外贸统计数据公布,广东、上海、浙江、天津、江苏5个外贸大省(市)的外贸调研报告都提出明确的政策建议,期望进一步改善贸易环境。然而,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我们需要对财税政策准确定位,不能指望这种财税政策帮助许多企业维持落后的经营模式。我们只能期望它帮助我们的企业渡过危机最难熬的阶段,帮助企业淘汰海外落后竞争对手。
    记者:我国外贸出口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第一季度的出口总额延续了去年末两个月的负增长,您觉得影响因素有哪些?
    梅新育:主要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外需绝对萎缩。在金融危机中进口客商陷入现金流危机,虽然有需求、有销路,但无资金订购。对这类情况可以通过贸易融资来解决。另一个原因是进口客商破产,价格下跌,导致海关统计进出口额下降。部分企业通过转移定价(高报进口、低报出口)转移资金到海外,给自己母公司救急。
    记者:今年2月下降24.1%相对于1月43.1%有了显著的改善。您觉得未来出口形势如何?
    梅新育:还没有好转,不过可望在下半年低位站稳,然后持续一段时间。我们需要做好危机持久的准备,做好与竞争对手拼淘汰赛的准备。无论我们多么期望这场危机尽快过去,无论我们多么强调要树立信心,但必须认识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可消除的痼疾。从2007年3月1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因无力偿还到期债务而引发次贷危机至今已两年,鉴于目前极度缺乏重大科技创新等迹象,国际经济当前面临的危机正处于格外漫长的阶段。
    自从1825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第一次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以来,经济危机旷日持久的案例已经为数不少,最典型者莫过于20世纪30年代的持久危机与萧条。1929年至1933年这是公认的4年大危机,随之而来的是持续5年左右的萧条,在没有出现新的经济高涨的情况下,又爆发了1937年至1938年的经济危机。假如没有战争爆发打断了危机,实不知此次危机将何时触底。在较近的时期,我国东邻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经历了长达10年的危机和萧条,使得这个资本主义世界一贯的经济“优等生”陷入“失去的十年”而难以自拔,其后遗症至今难消。
    记者:您觉得政府出台的出口退税政策对减缓外贸出口下滑有什么样的作用?
    梅新育:在寻求走出危机和发展之路时,中国需要确立大国思维方式。大国思维方式的要点之一是充分认识到自己行动的影响力,正因为如此,我们对某些拟议中的出口激励措施需要通盘考虑,因为我们已经不是几十年前那个在世界市场无足轻重的国家,而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出口大国。几十年前中国的政策变动不会引起贸易伙伴的跟风,现在则不然,而正是这种跟风连锁反应可能令我们的政策调整事与愿违。
    以零税率出口为例,这是众多劳动密集型产业所期待的,纺织服装业界就普遍期望政府再次提高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从15%提高到17%,实现零税率出口。虽然从理论上说出口退税是一个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中性的贸易政策工具。但是正如恩格斯所说,只要涉及人的利益,哪怕是数学公理也会受到攻击,零税率问题的关键不是理论,而是我们的贸易伙伴们是否愿意承认这是一种中性的贸易政策工具。如果我们的贸易伙伴愿意承认这一点,我们实施零税率出口的政策就是合适的,毕竟我们的财政政策还有空间;但如果我们的贸易伙伴普遍有借类似由头挑起恶性循环式的“财税倾销”的倾向,那么普遍实行零税率的出口退税政策对我们来说就是得不偿失的。
    归根结底,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对财税政策准确定位,我们不能指望这种财税政策帮助许多企业维持落后的经营模式。我们只能期望它帮助我们的企业渡过危机最难熬的阶段,帮助企业淘汰海外落后竞争对手。在这个功能发挥之后未必继续实施。
    记者:针对目前严峻的形势,政府推行刺激经济的努力尚在进行中,您觉得我国外贸企业自身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梅新育:自己调整。调整更新产品、进入流通或设计等环节,调整市场方向等等。
    记者:近日举办的各种国际经济研讨会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已经加大力度引导中国企业“走出去”,您觉得中国企业跨国投资能否推动外贸出口?
    梅新育:可以部分推动,但更主要的是为未来投资,提高我们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以及通过投资进入高增值环节来提高我们出口的利润率,而不是增加短期的出口额。
    记者:政府加大投资和扩大内需的政策使外贸企业转向内需市场,您怎么看待外贸企业的回流问题?
    梅新育:外贸企业应该内外贸市场双修才对,而且不少企业内销预期利润率可以高于外销。但国内市场存在众多不规范现象,特别是流通环节的盈利模式对供应商盘剥太甚,甚至可能货物发出去货款却如入狼口,对外贸企业回流构成了巨大障碍。因此,要办好这件工作,我们需要在规范国内流通环节上下功夫。(来源:中国贸易报)

Copyright © 2008 www.zseafer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主办方:舟山市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舟山三合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