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4月8日决定在上海和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任何一种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对该货币发行国的企业而言都意味着额外的便利和特权。中国企业如采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最直接的好处是可以避免汇率风险,资本密集的成套设备、工程承包企业潜在受益尤为巨大,并进而将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毕竟中资商业银行买入3个月的美元按交易金额的2.5‰收费,卖出3个月的美元要按交易金额的5‰收费,美元兑换人民币银行收取汇兑费用是交易金额的1.25‰……所有这些服务项目外资银行收费标准更高,企业无论是通过何种方法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而我们的出口企业素来以利润率微薄而著称。相关企业有必要密切关注这方面的进展,思考利用途径。
而要贸易伙伴接受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工具,首要的条件应当是人民币持有者能够用这种货币买到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在信用货币时代,老牌国际货币发行国可以无需在本国生产这些商品和服务就让其本币持有者无限量购入自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但一种新晋国际货币要想做到这一点,本国必须能够大量生产供应这些商品和服务。中国有能力满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消费品的需求,但我们的自主先进制造业还不能够满足贸易伙伴的需求。因此,我们的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工业,需要多多努力!由于生产周期长,你们在出口贸易中承受的汇率风险格外突出,对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期望也因此格外强烈,而你们的市场业绩又将反过来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人民币结算的成败得失。中国先进制造业和人民币国际化实际上是相互促进的。
欧委会8日发表报告,欧盟迄今应对金融危机总投入已达3万亿欧元,约占欧盟GDP的25%,其中为银行提供金融担保和注资的总额达2.3万亿欧元,银行重组项目耗费3000亿欧元;日本政府9日表示,已就一项新财政刺激计划达成一致,财政开支规模约15万亿日元(约1500亿美元)……主要经济大国都在尽力刺激经济增长,可是中国政府最好还是悠着点。因为从目前数据来看,中国经济,起码是中国内需市场在一季度已经出现了可观的复苏,此时急急忙忙加码刺激经济,除了扰乱市场之外别无好处。鉴于中国目前经济增长和反弹中建设周期较长的重化工业比重较高,目前的建设项目完工之后下半年可能暂时进入无新项目时期,那时候把留存的刺激经济弹药打出去就正当其时。说到底,我们当前面临的外部经济危机不可能迅速结束,不管某些利益集团如何希望政府迅速加码新的经济刺激计划,我们的决策者需要确立坚强的意志去抵制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