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侵蚀,企业已无法解决缺乏订单等问题,而且由于此次市场萎缩不是发生在个别区域,而是具有全球性特征,因而出口企业调整区域出口战略的作用也非常有限。所以出口企业除了在加强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改进贸易结算方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外,更需要通过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功能,改善企业生存与发展环境。
在改善市场环境和支持出口企业摆脱困境方面,我国应按照“统筹内外,扩大内需”的方针,在积极鼓励和支持贸易出口的基础上,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有效拉动国内需求,为部分出口商品转向国内销售提供相应的市场环境。
采取更加积极的公共政策,鼓励和支持贸易出口,稳定我国贸易出口局势。由于我国存在着较为突出的产能过剩矛盾,扩大国内需求必须经历一个逐步扩大的过程,因而短期内还需要继续借助贸易出口缓解产能过剩矛盾。针对美国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侵蚀的全球化蔓延及其造成的国际市场萎缩和我国贸易出口受阻现象,为了稳定我国贸易出口形势,避免贸易出口快速下滑造成对国内经济的强烈冲击,我国必须采取更加积极的公共政策,鼓励和支持贸易出口。
一是必须采取更加积极灵活的出口退税政策,通过对出口依存度较高的商品继续提高其出口退税比例,增强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二是采取人民币适当贬值的汇率政策,针对国际货币纷纷贬值的现状,人民币也具备了一定的贬值空间,通过人民币适当贬值,确保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三是采取对出口企业的融资支持政策,满足出口企业运转和发展的融资需求。同时,由于外贸出口企业面临的国际市场风险不断加大,为了有效避免和减少出口企业可能造成的回收账款损失,我国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外贸出口企业改进贸易结算方式,使企业有效规避结算风险,还要及时发布政府掌握的国外市场信息,为出口企业决策提供有益帮助。
完善扩大内需的公共政策,着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为出口商品转向国内销售提供市场空间。扩大内需是实现出口商品转向国内销售的前提条件,也是我国经济摆脱对国际市场过度依赖的根本保证。
我国在启动新一轮扩大内需政策的选择方面,不仅要注重扩大投资需求,更要注重扩大消费需求,必须以有利于刺激国内消费需求为主要目标,促进消费需求规模不断扩大和消费需求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必须增加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水平,完善城乡医疗保险,推广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城镇居民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等措施,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提升居民消费信心。二是以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重点,带动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由于就业是收入基础,收入是消费的源泉,通过促进社会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使社会居民有能力消费。三是通过减少税费和调节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利益分配关系,在适当提高薪酬率的基础上,控制高收入,着重提高中低阶层的收入水平,通过缩小收入差距,挖掘社会消费潜力,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规模和消费水平。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国内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有利于为我国贸易出口转向国内销售提供相应的市场空间。(作者系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王延杰)(中国贸易报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