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国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已接近80%,且国内很多产业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纺织品、汽车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严重,今后我国遭遇国外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措施难以避免,应对任务依然艰巨。
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协议规定,“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最后期限为2016年,个别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尝试采取反补贴措施限制我国产品,近年来反补贴案件也持续增加。随着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提前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反倾销有望缓解,但花样百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依然会对我国出口贸易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发达国家与我国的贸易摩擦已经从货物贸易领域扩展到服务贸易、引进外资、对外投资等领域,并且已从产业、企业、产品层面扩展到体制、制度、政策层面。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政府补贴、劳工福利、企业社会责任、服务业开放等政策和制度层面的摩擦也日益增多,使得应对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为此,我国的预警机制需要进一步得到完善,政府与一些重要摩擦国的磋商和对话依然需要得到加强,企业的应诉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降低贸易摩擦造成的不利影响。(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贸易研究部研究员 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