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联网时代,网络信息安全尤为重要,与之对应的,网络安全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7月12日,《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发布。其中提出,到2023年,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超过2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
数据显示,我国现存网络安全相关企业共计62.4万家。从注册量变化来看,2020年新增17.9万家,同比增长135.7%。
数据显示,2019年美国网络安全市场规模为44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00.67亿元),我国同期网络安全产业规模只有608亿元,仅是美国的1/5。因此,虽然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但我国的相关产业发展与其他国家相比依然有不少空间。
此外,目前国内网络安全占信息化的投入比例约为3%,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均在10%以上,部分超过15%。因此国内网络安全预算有望大幅上升。
有业内人士分析,参考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网络安全投入占比,我国要花两年时间达到此水平,实际在鼓励企业做好两年提升7%的预算准备。而每年近千亿元用于网络安全的新投入,对于国内从事网络安全产业的机构来说是明显不过的风口。
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具体来说,针对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要加速推动原生安全、智能编排等技术产品研发和推广落地。在工业互联网方面,要强化大流量安全分析、漏洞挖掘与管理、数据融合分析等能力。而在车联网和物联网方面,则要推动通信安全、身份认证、平台安全等防护方案应用。
有学者分析,以前的网络在于信息传输,但后来我们进入信息服务的时代,互联网服务无孔不入,会收集你的身份证、电话、姓名、家庭住址、办公地址、银行卡、紧急联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等,这就带来了安全性的影响。
而关于数据安全,有业内人士表示,数据应该在什么地方存储,存储的过程应不应该加密,谁应该有权利进行调用等问题仍需讨论,要防止信息被非法滥用,就需要机制、管理办法以及技术才能去解决。而特别重要的公司,是不是需要国家和有关部门进驻管理,都需要进一步讨论,不是企业说自己的数据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来源:企业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