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20:00 星期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四体联动贸易救济织密产业安全保障网 [发布时间]:2021-01-26

返回 打印

  2020年,中美博弈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全球化和多边主义遭遇波折,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如何让疫情期间的企业法律服务不缺位?如何增强应对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通过创新和完善工作机制,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新技术新机制确保服务不缺位

  积极运用新技术,提升调查透明度和信息化水平,贸易救济调查局为克服疫情不利影响放出了一系列创新大招,包括部署开发案件信息线上提交系统,充分保障包括外国政府和产业在内的各利害关系方权利;通过网络、电话等形式召开远程案件应诉协调会和专题培训会60余次,指导并帮助600余家涉案企业解决疫情期间的案件应诉困难;不断充实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功能,开设“综合预警和法律服务平台”,新设“中美互征关税及税号排除查询系统”和“疫情相关限制措施专栏”,上线“两反一保案件统计”微信小程序,组织翻译并发布24国(地区)贸易救济法律法规,发布案件动态和应对经验等各类信息5000余条,为企业应对贸易摩擦提供全方位信息参考。

  为了保障服务到位,贸易救济调查局不仅积极运用新技术,还不断完善工作机制。2020年贸易救济调查局构建了多主体协同应对的工作格局,以点带面促进全国贸易救济工作提质增效。面对复杂严峻的贸易摩擦形势,商务部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依托“四体联动”工作机制,健全预警体系和法律服务机制,积极指导协调地方商务主管部门、驻外机构、商协会和企业,统筹运用政府交涉、法律抗辩、产业对话等多种方式妥善应对,重点破解不公平、不合理的歧视性做法,探索互利共赢防范化解摩擦的方式方法。目前,初步建成中央和地方网格化工作体系,设立13家商务部应对贸易摩擦工作站,引导各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和全国400余家地方工作站,累计为3万多家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得益于信息快速响应机制的建立,贸易摩擦信息预警的时效大幅提升,据悉,目前企业获悉案件时间平均缩短7天,为应对争取宝贵的时间。

  救济调查工作到位护航贸易

  作为全球贸易救济措施的首要目标国,中国连续26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立案最多的国家,连续15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立案最多的国家。据商务部初步统计,2020年,中国出口产品共遭遇28个国家(地区)132起贸易救济立案调查,涉案金额约131亿美元,主要集中在化工、钢铁、机电、纺织等领域。与2019年相比,立案数量增加了29%,涉案金额增加了6%。除贸易救济调查外,美国还发起了20起涉及中国出口产品的337调查,主要集中在机电领域。

  很显然,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并不轻松!围绕新立案件、既往立案和既有措施的复审调查,贸易救济调查局有条不紊地开展应对工作,全年有77起案件应对取得了较好效果。例如,美国装配式钢构件双反、欧盟热轧不锈钢反补贴、菲律宾瓷砖保障措施等多起案件无措施结案;墨西哥不锈钢冷轧板主要出口产品获排除;光伏、移动通信设备等337调查应对取得完胜,被申请人产品被裁定不构成侵权。这些案件涉及我国约240亿美元出口额。此外,应对境外因疫情对中国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促使10个国家取消或调整有关限制措施。

  在贸易救济调查局的指导下,大量涉案企业通过积极应对贸易摩擦,转危为安、化危为机,快速提升了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极大增强了参与国际竞争的信心和实力,更加注重研发投入、产品升级、市场开拓、合规经营、知识产权全球布局等等,成为促进当地贸易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骨干力量。

  积极应对还有利于遏制国际上的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蔓延势头,有助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下各国产业合作发展、包容互惠的局面。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提高、进出口贸易更加平衡发展,进口产品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针对部分进口产品数量激增或者通过倾销、补贴扰乱市场秩序,造成国内产业利益受到损害的现象,商务部依法开展贸易救济调查,保障产业安全和发展利益。2020年,商务部依法推进45起贸易救济调查,共计涉及原产于10个国家和地区的21种进口产品。其中,依申请发起原审立案调查8起,作出原审裁决31起;发起复审案件2起,作出复审裁决14起。此外,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正在执行的贸易救济措施共计112起,这些措施依法保护了国内产业免受不公平进口的损害。P92钢管、光纤预制棒等产业不仅实现扭亏为盈,还加速产品创新升级,促进全产业链稳定发展。(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Copyright © 2008 www.zseafer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主办方:舟山市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舟山三合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