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船订单量总计为2402万修正吨(CGT),比去年同期的824万CGT增加192%,这是自20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集运市场一船难求的困境下,航运公司掀起了疯狂的抢船大战。
聚焦国内市场,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实现较快增长。2021年上半年,全国造船完工量2092万DWT,同比增长19.0%;承接新船订单量3824万DWT,同比增长206.8%。手持船舶订单量8660万DWT,同比增长13.1%,比2020年底手持订单增长21.8%。
现看舟山船舶工业市场,却让人不为乐观,舟山市全市规上船舶修造业总产值95.5亿元,同比下降16.8%。其中,造船业36.6亿元,同比下降13.3%;修船业总产值58.9亿元,同比下降18.8%。(注:数据来自舟山市统计局)
从上述数据分析,全球与国内造船业大好的形势尚未唤醒舟山的造船业。由于前几年新造船订单减少,再加上船厂垫资造船亏损较大,全市造船企业产能萎缩。有些新兴的造船企业,生产尚未进入青壮年发展期,产量提不上来。目前舟山从事船舶建造的企业只有6-7家,较大的企业也只有4家,由于造船亏损大,产量比较低。今年新造船订单增多,船价也有上升,下半年或明年舟山的造船产量能有较大提升。
至于修船企业的产值下降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船舶安装脱硫塔的业务从“红火”退向“扫尾”,业务量大量减少,影响修船产值。二是国际疫情有所回升,有东南亚各国船员的国际船舶都不能进入舟山船厂修理,减少了大量的修船订单。第一条原因是恢复常态,其实业务不可能一直红火。第二条原因是纯属意外。只能期待疫情快点暖和,防范措施更加有力,国际航行船舶顺利进厂维修。
目前有一个新的动态,外地有实力的企业,看好舟山在船舶工业发展中良好的区位条件和自然优势,购买经营困难的船企。有的用作船厂,继续造船,如舟山宁兴船厂;有的成为钢结构制造企业,如浙江增州重工;有的改造为海上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厂。这也不失为盘活舟山船舶企业闲置资产的一条出路。
舟山还需要增加力度支持船舶工业,尤其是造船业,没有制造业,要想发展地方经济,创建社会文明都是一句空话。舟山的造船企业要发挥好自身的优势,在细分的造船市场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
修船业要提高修船的技术含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精细化管理、智能维修技术相结合,走出舟山修船的新路子。进一步抓好绿色修船技术,创立舟山修船模式。(舟山市出口船舶预警点傅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