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20:00 星期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舟山国家船舶基地汇报材料 [发布时间]:2019-09-23

返回 打印

 

  舟山新区船舶工业的发展,得益于舟山群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其位于长江口下游,附近有两大世界最著名的港口,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有错综的国际航道,岛内有起伏的山峰、气候温暖、终年不结冰,是天然的避风良港。经过我国的7条国际航线,其中有6条经过舟山海域,30万吨级船舶都能通过,40万吨级船舶可以候潮通过,每年有5万多艘各国船舶通过舟山海域。为舟山的船舶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8年以来,我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进一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精益造船、绿色修船,整合提升规下“低散乱”修船企业,努力打造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全球航运市场复苏动能减弱,BDI指数(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从年中的1750点又跌回至目前600点左右,跌幅超过65%,影响船市回暖,船企融资难、盈利难问题依然存在,也严重制约着我市船舶工业健康持续的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地运行基本情况

  根据2018年各项数据统计,我市船舶工业生产及出口贸易情况:

  (一)产业规模稳中有升。全市规上船舶修造业实现产值186.9亿元,同比增长5.75%,占全市规上工业的24.2%。其中全市船舶出口116.8亿元,占到全市船舶工业产值的62.5%,全市外贸出口的27.5%。

  (二)造船三大指标下降。全市交船完工21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3.6%;新接订单21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6.9%;手持订单72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9.4%;三大指标分别占全国的6.1%、5.9%和8.1%,分别较年初占比降低了2.7、1.8、1个百分点。

  (三)修船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市共修理各类船舶3993艘,修理产值59.2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修理外轮1683艘,实现产值39.2亿元,同比增长15.1%。全市修船企业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受压载水公约和防污染公约影响,压载水处理装置加装业务表现活跃,脱硫塔加装业务接单进一步增多。

  (四)船舶基地出口下降趋势缓解。2018年度造船出口80.18亿元,同比下降23.7%,修船出口36.58亿元,同比增长1%;截止2019年上半年度,造船出口43.61亿元,同比增长0.1%,实现止跌回稳,修船出口19.24亿元,同比增长32.1%,实现高速增长。船舶出口整体已经走出历史低谷,呈现逐步回升态势。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推动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我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船舶工业发展,多次深入骨干船企调研,与企业家、行业专家共商行业发展之策,谋划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为树立高质量发展示范典型,我市相继组织了“常石精益造船现场会”和“万邦绿色修船现场会”,推广先进管理模式和绿色工艺技术,在全行业引起强烈反响。6月份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舟山市推进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舟政办发〔2018〕93号),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融合发展的原则,以推进装备智能化、产品高端化、市场多元化、生产生态化、管理标准化和资源配置集约化为抓手,打造健康的船舶工业产业链,全面提高船舶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推动舟山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

  (二)有序整治提升规下修船企业。目前我市共有规下修船企业88家,分布散、层次低、环境和安全隐患多。6月份,市生态局印发了《舟山市船舶修理行业环保整治提升技术规范(试行)》(舟环发〔2018〕20号),为船企环保整治提供了标准规范;8月份市政府印发了《全市规模以下“低散乱”修船企业整治提升方案》(舟政办发〔2018〕108号),全面推进规下修船企业环保和安全整治,有序推动企业规范提升。截至目前,已完成环保三项基本条件(场地硬化、油污水和固废规范处置)整治的企业有40家,已停产(关停)企业有33家,尚在整治过程中有15家,岱山县高亭片、衢山片的小船厂整合搬迁正在有序推进,“低散乱”修船企业的环保突出问题得到改善。

  (三)加快推进绿色修船。我市加快推动修船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认真制定“绿色修船规范二十条”和评分标准细则,确立标准规范,引领绿色生产方向,评选出了“绿色修船示范企业”和“绿色修船企业”,确立标杆、树立示范,在行业内取得良好反响,船企危机感和环保意识明显提高。不断打造舟山“绿色修船”品牌,目前全市主要的修造船企已经制订了清洁高效喷涂装备应用推进计划,并购置或自制一批喷漆回收系统,规上造船企业的清洁高效喷涂装备应用实现基本覆盖,有效降低涂装过程中排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污染。万邦永跃全面使用超高压水除锈,舟山中远、鑫亚船厂、隆船厂和龙山船厂等骨干企业分别在试验超高压水除锈、水砂除锈和激光除锈技术。通过工艺改革和技术升级,实现产业从“劳动与技术密集型”向“技术与智能密集型”转变,部分重点企业相继承修了豪华邮轮、大型汽车滚装船等高端、高附加值产品。

  (四)积极推进骨干船企重组合作。我市加快推动欧华造船、海舟船厂等困难企业破产重组,引入知名的专业资产管理机构、重组中介机构,推动破产企业的债务清算和重整重组进程,尽快盘活低效闲置资产。大力推进骨干企业与央企名企的重组合作项目,长宏国际成功引入中集集团旗下中集前海融资租赁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通过组建合资公司形式深化合作,有效解决订单和保函问题;武船重工与增洲造船的合作方案推进顺利,武船集团舟山基地已先行挂牌运行,着重发展桥梁钢结构业务。招商局集团通过司法拍卖完成了对东邦船厂股权的整合收购,组建成立浙江友联,明年还将继续增加投资扩大产能。

  (五)有序推进多元化发展。积极搭建全市造船企业发展非船业务对接平台,充分发挥我市骨干船企制造优势,主动对接省内、市内重点工程项目,参与和服务连岛大桥、绿色石化基地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发展非船装备制造与生产。今年以来扬帆集团、增洲造船、金海智造、太平洋海工等船企相继承接绿色石化钢结构,鱼山大桥浮基、管桩、防撞箱,宁波中兴大桥钢箱梁,风电项目钻机平台等非船项目订单超过4亿元。“浙船浙造”、“舟船舟造”取得新进展,目前中船重工第七研究院造价为4000万元的海上试验船项目由增洲造船中标建造,嘉蓝海洋无人艇订单超过5000万元,省海港集团原则同意将新建船订单留在舟山。

  (六)稳步推进产品技术创新。骨干企业纷纷发力高新船舶产品市场,加快研制中型邮轮、中小型LNG船、电动船等高新船型。舟山常石加快启动中型邮轮研制项目,已经着手开始邮轮基础设计和邮轮配套码头建设工作;太平洋海工建造的全国首制26000立方米的FSRU(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完成交付;东鹏船厂已建造国内首艘全压液氨兼LPG船,即将开工支线5000m³LPG船;欣亚磁电“450人电动客船”项目已进行了设计方案评审会,完善后将进入科研立项;龙山船厂和山东佩森合作组建的脱硫塔制作公司已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另外,万邦永跃坞修自动化、鑫亚船厂6S标准车间建设进展加快,企业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保函问题影响加剧。受国家产业政策限制、金融机构信心不足等影响,“保函难”一直困扰我市造船企业(特别是我市船舶企业以民营为主),金融机构不断压缩信贷规模,在保函额度上只压不增、逐步收回,已完成船舶交付的保函全部收回,不能滚动用于新接订单,2018年扬帆集团、金海智造出现订单为零的现象。据目前形势分析,我市大部分企业难以通过自身在保函问题上实现突破,企业困难将进一步加剧。

  (二)新接订单持续下降。在近期全球船市逐步回暖、新船订单明显增多的情况下,我市新接订单连续下滑,2017年同比下降29%(全国同比增长60.1%),今年同比下降16.9%(全国同比增长8.7%)。主要是由于开立保函难度较大和船价较低,船企接单积极性不足。由于订单不足,有的企业已经被迫削减生产计划来压缩产能,但也仅能维持生产到2019年下半年。

  (三)综合成本居高不下。2018年,新船市场需求仍旧低迷,新船价格处于低位。船用钢板价格上半年同比增长超过30%,随后维持在高位波动,给造船企业带来很大的成本压力;此外,船舶技术工人紧缺,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焊工等部分紧缺工人的工资已上涨20%以上,造船企业几乎均处于亏损状态,且近两年内也难以实现盈利。

  四、全市船舶工业趋势研判

  当前我市船舶工业仍处于“优产能、稳杠杆”的深度调整和持续转型期,随着骨干船企重组进度加快,一些积极因素逐渐显现,船舶工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

  造船方面,全球航运市场进入缓慢复苏状态,船价持续低迷,新造船市场面临的环境依旧恶劣,尤其是三大主流船型竞争更加激烈,另外受保函等问题影响,我市造船企业生存压力进一步加大。

  修船方面,国际环保新规即将进入密集生效期,我国继续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我市继续大力推进绿色修船,这将对修船市场迎来利好,修船企业将延续行情,明年企业产值预计将继续增加。

  根据目前情况结合重点产能大户的发展趋势分析,长宏国际今年新船订单大量开工,同时或新增钢材交易中心,预计新增产值7亿元;中远海运重工存在2亿元左右增量的潜力,华丰船舶、友联公司、鑫亚船舶等企业在改造升级基础上产能将进一步释放,预计新增产值4亿元左右;消减去年欧华造船6亿元,今年总体产值将呈5%左右小幅增长,如考虑金海智造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或将出现持平情况。

  五、下步工作建议

  (一)抓好落实高质量发展主线任务。高质量发展是顺应经济发展大势、全面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舟山船舶工业已经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要抓紧落实《关于推进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的主要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和任务清单,形成合力加快推动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营造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持续推动产业生态发展。加快在规上修船企业推行“绿色修船企业规范”和在规下修船企业实施环保整治提升,严格贯彻落实“环保船十条”,全面加强修造船行业露天除锈、喷涂作业、污水固废处置等环保监管,继续组织开展绿色修船企业认定工作,树标杆、立示范,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发展,推动船舶工业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大力扶持企业改造升级。加快推动华丰船舶、长宏国际、鑫亚船舶的船坞、码头和车间升级改造,提升企业产能;支持龙山船厂新建与山东佩森合作的脱硫塔制造车间,拓展业务的同时提高企业产值;鼓励增洲造船改造钢结构车间,进一步释放企业产能,做大非船业务;跟踪服务常石集团的邮轮建造,启动邮轮码头建设;继续大力推进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鼓励引导企业研发投资绿色修造船工艺和设备。

  (四)积极推进合作重组。深化央地合作,积极深入推进与中船重工、中集集团、招商局工业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跟踪服务中船澄西等一批潜在合作项目,争取项目早日落地。加快推动困难船企破产重组进程,抓住当前修船行业发展良好机遇,积极对外推介宣传,招引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

  (五)着力解决造船企业保函难题。建议相关金融机构放松放宽对船舶行业的信贷政策限制,不随意回收压缩授信和保函额度,贯彻落实“一企一策”的授信政策,有效保障造船企业在保函、流动资金贷款等方面的合理需求,帮助优质企业渡过难关。另外可以学习借鉴江苏省支持船舶工业的成功做法,建立完善第三方贸易公司开具保函的运作机制,支持民营船企与大型外贸公司合作接单,由外贸公司代开保函,缓解民营船企的保函问题。

                                                 (舟山市商务局外贸处)

Copyright © 2008 www.zseafer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主办方:舟山市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舟山三合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