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直达1”船是从舟山直达安徽马鞍山的2万吨级散货船,经过浙江增洲造船有限公司近八个月的建造,终于完成船舶主体可以下水。12月8日下午1时56分,舟山市人民政府蔡洪副市长发布下水令,下水总指挥增洲船厂江波副总一声令下,在船排上的庞然大物,先动了一下、然后慢慢滑动、越滑越快、最后船尾快速冲进海中。海面上的2艘拖轮迅速向货船靠近,在海面上转了一个圈,然后将货船靠泊在船厂的码头。船舶将进行码头舾装、系泊试验、试航,历时四个来月,经检验合格后交付船东。
这条2万吨散货船的建成和投入运营,使舟山江海联运工程有实质性的动作,这将使从远洋运输到舟山的货物能直达转运到长江沿岸的各大港口,在运输方式上有质的变化。大大缩短了传统的从海船装卸货物转内河船的运输时间,也节省了靠泊、装卸货物的费用。但同时也有一些费用要增大,例如造船成本,运营成本及船员的成本等。这种运输模式转换效益的好坏,最终由市场来判定。但管理的模式却前进了一大步。
12月8日下午1时40分,浙江省港航管理局,舟山市人民政府、浙江省海事局及长江航运管理局、马鞍山市领导,舟山市各有关部门,涉船、涉海单位与船舶界有关人士,近百人见证了万吨货轮的下水的场面。
这条舟山自行设计、建造的首制船,在运营中可能会发现一些欠缺或可改进的地方,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力争好上更好,技术的发展是无止境的。这条船是中国首制的2万吨级江海直达散货船,不能少了限制性定语,也不要过分宣扬专家预估。江海直达船比海船建造成本降低10%,比内河船贵40%,你讲到底是贵还是便宜。至于节能12%,更无技术依据。不要说节省12%,就是节省3%-5%己经是很了不起了。既然是首制船无同类船,很难比较。最终船型如何还要待实船营运后验证。要用二种不同运输模式的成本/吨・公里的比较验证。至于运营效益如何,还有实载率等因素相关。新的运输方式,市场也有一个适应过程。舟山元素的船型希望她在实操中越发完美。
(傅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