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过三十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已取得显著的成绩。但在高速发展中也暴露许多欠缺,高消耗、高污染、高腐败给社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新一届政府提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模式将彻底改变过去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这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不然一时的热闹可能要影响今后的子孙后代的生存。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要提高企业的软实力。
何为软实力,约瑟夫・李在《软实力》一书中,将软实力定义为“是一种依靠吸引力,而非通过威逼或利诱的手段达到目标的能力”。在书中还对软实力进行了详细分析。首先“软实力”既是一种思维范式,也是一种客观存在。这种思维范式意味着从强势到平等,从对抗到非对抗,从胁迫到感召等一系列认识和行为规则的调整。同时她又客观存在,通过主体对具体事例中表现出来,并得到社会理想和共识。第二软实力是将行为性质和潜在资源属性结合起来。软实力是有潜在资源的属性,可以与无形资源对应起来。将“硬实力”对应于有形资源。第三与“硬实力”相比较“软实力”具有更强的环境依赖性和效能发挥的微妙性。硬实力显示的是有形资源,例如造船企业中龙门吊,船台等。它的功能马上能显示出来,并不以安装设置的环境不同有多大的区别。而软实力则不同,一种思维方式的引进,跟当地环境、企为的原文化有很大关系,如环境不适应要起到排斥作用。同时“软实力”的效能发挥也很微妙,他是处处存在,有时效力巨大。最后“软实力”的拓展,关键在于思维范式,所以说思维决定行为。
通过以上对“软实力”的分析,我们可以对“企业的软实力”下个定义:“企业软实力”是企业围绕价值创造的核心目标,以软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以软环境培育与营造为重点,以软技术与创新学习为手段,寻找持续健康发展和打造竞争优势的能力。
第一,价值创造是“企业软实力”建设与评价的价值统摄和总体方向。企业是社会经济性组织,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意义就是创造价值。首先是资金价值创造,销售收入>成本+税收,也就是企业有利润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不然企业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发展。税收是企业为国家创造价值。社会用工企业是为社会创造价值,技术创新既为社会、为用户创造价值,又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离开创造价值这个核心谈“企业软实力”建设是没有意义的。
第二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企业软实力”建设的基础。软资源主要包括大家熟知的文化资源、知识资源、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但各种资源的组合利用,这是根据经营者的战略视野和开发意识。而企业在这些软资源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价值创造这是软实力的体现。例如说企业在造船生产设计中优化拼板原理这是软资源,由于利用这个优化程序,使首次下料的钢材的利用率从87%提高到89%,提高二个百分点节约物耗,创造了实物价值这就是软实力。企业的软实力提高以内因为主,必要的外因也不可忽视。例如钢厂提供的钢板规格是2M×10M,企业在造船舶中间平直分段时,钢厂提拱了4M×20M的钢板就为造船企业节约了四倍以上的工时和3倍以上的焊材。这为企业创造了价值,提高了企业的软实力。
第三,软环境的培育与营造是“企业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无论是潜在的软实力资源变为现实的“软实力”还是现实的“软实力”最终发挥效能,都离不开对环境的认识、培育和营造,其中包括,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及机遇的把握。如果一个企业有章不依、表里不一、以次充好,这个企业要提高“软实力”只能是自欺欺人。我们不是经常在讲“工匠精神”吗。“工匠精神”只在务实、创新、公平、宽容的环境中产生。在毫无诚信,弄虚作假的环境中,不可能产生工匠精神。为什么我国企业的产品质量不高,软环境改变己经迫在眉睫。
第四,软技术创新和学习是“企业软实力”提升和重要手段。何为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决策技术、组织技术、造船模式、公平包容的环境、员工的职业理念和行为规范等都属于软技术。这些软技术创新和学习使企业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团队,企业就能健康发展。有些企业派系林立,任人唯亲,靠垄断为生,进行权力寻租,这种企业必死无疑。
社会已经发展到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时代的发展态势快于人们理念的转变,人们还是用计划经济、权力经济的理念来思考大数据时代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靠权力寻租来求企业生存和发展已被耻笑。以后企业之间的竞争“硬实力”要让位于“软实力”。软件决定硬件是必然的趋势。同时要认识到“企业软实力”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首先是一个思维方式,企业在处理内外关系时要关注整体和长远,重视分享和互动,强调合作双赢。有关部门和社会也要为提高“企业软实力”加推力,包括信息的透明度、政策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服务的有效性等等。有关教育科研部门,要为提高经营者的理念和职工素质而加大培训力度。企业是社会的最活跃的经济组织,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是社会安定团的基石,提高企业的“企业软实力”就是提高国家经济的强实力。要实现工业4.0,要实现智能造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先从提高“企业软实力”做起吧。(傅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