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8年底金融危机以来,航运市场一路低迷,船舶市场也好不到哪里去,海工市场的萧条,更使船舶市场雪上加霜。许多曾经红红火火的造船企业,好多都偃旗息鼓。曾经是岱山船舶工业基地的仇家门一带,有的船厂己关门停产,有的被法院查封。原来车辆来往、机器轰鸣、人丁兴旺的景象,现在显得非常冷清,厂房车间锈迹斑斑,一片凄凉景象。想当年有钱的老板,不管是做房地产的、做啤酒的,捕鱼撑船的都来办船厂,都想赚大钱。想不到风云突变,2008年后船价一落千丈,撤单弃船频频发生,大量的资本投入到海边的荒地和铁家伙之中,都打了水漂。商场如战场,船舶――这一全球航行的国际化产品,岂能让人随意折腾。舟山的许多骨干船企,在订单少、船价低、船东付款条件差的情况下,也只能在艰难中苦苦挣扎。为了保持舟山船舶工业这一支柱产业,我们必须要保护好骨干船企的造船能力,如革命火种不能熄灭,以求船市兴旺时发展,在造船业最困难的年头能生存下来,才有发展的希望。
笔者走访了舟山几家骨干造船企业,手中尚有不少新接的造船订单,但资金十分紧张,基本上都是亏本或保本经营。中央关于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新政策不知何时能落实到舟山民营船企。同时舟山的造船企业,在困境中要找出与国内一流船企的差距。具体表现在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的综合能力不强,生产设计准确度低,工程计划反复多变,精度管理缺乏对生产要素的量化平衡和仿真验证。以工时利用率低、单船实用工时高为主要特征的无效劳动比例高,外包劳务队管理薄弱、人员素质不高,壳舾涂一体化精度制造和新工艺、新工法、新装备研发应用水平较低等等。概括起来,就是造船理念与造船模式未能适应世界造船市场的进步要求、缺乏竞争力。转变理念就是要提高质量、以造精品船为奋斗目标;转变造船模式就是要用壳舾涂一体化管理、按区域造船。目前舟山造船企业的硬件并不算差,从场地面积来看,我们要比日韩先进船企好,但是软实力有差距,要转变重硬件轻软件的理念,在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时代,将由软件决定硬件,企业必须提高软实力。提高软实力首先要做的是将有关的标准、体系、规范作为企业法律一样来执行。要十分重视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及售后服务,要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企业软实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持之以恒。要抓好产品的质量,首先要从标准制订和标准严格执行开始。我们要制订先进的跟世界先进造船企业接轨的技术标准,要制订与本厂相适应的工艺标准和作业指导书,并在一线作业中严格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有严格监控,做到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评估,并根据实绩进行奖罚。对所有管理事项,都有相应的管理标准。对设置的每一个工作岗位都要有工作标准。做到以技术标准为主线,以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为支撑,抓好标准化工作。
同时要重视各项体系认证工作,按体系要求抓好安全标准化管理和质量、环境、职工健康等项管理工作。抓好体系认证,规范企业管理行为是为了使企业能健康发展,而不是为了应付检查,做到言行一致,并且要在实践中逐步提高,不断完善体系要求。不要把人的聪明才智用到投机取巧上去,而是要用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上去,不然企业永远不会有大的进步。对各项基础数据,要及时、全面、真实地采集、存储和分析。用制度、行为规范来保证原始数据的正确。对涉及能耗、工耗、物耗等重要数据要有追溯制度。要建立象财务审计制度一样的数据审核制度。对正确的、真实的数据进行存档,剔除不正确、不合理的数据。对数据造假之类的劣迹行为,要作出严厉的处罚。数据造假,何致是数据出错,是事关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诚信。一件事项,可以通过数据造假而轻易地达到目的,还有谁为这个事项成功而作百倍努力。
实施工匠精神,进行供给侧改革,首先要从抓好标准建设,抓好数据管理。要抓好产品的质量和效率,只有抓好质理和效率,才能使企业产生资金效益和信誉效益。不然只造一些低品质的产品,这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目前,大家都在热议“智能船舶、智能造船”,这是造船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造船业的最高状态,也是舟山优秀船企的目标。但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从企业实际做起,企业目前处于什么工业阶段,你是处于工业2.0初期,你眼前的目标要向工业2.0后期努力。工业过程完成时间可以加快,但不能跳越工业发展的过程,否则只能是欲速不达。我们舟山人有句俗话“走不会走,要想跑,迟早要摔跤”。大家千万要走好眼前的每一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啊! (傅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