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的船舶工业是舟山经济的支柱产业,2012年其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6%,进出口额占全市进出口总量的54%,不亏为舟山第一大产业。但自从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尤其是欧债危机以来,舟山的船舶工业受到严重影响,订单少、船价低、融资难、盈利难等种种困境困扰着船舶企业。有许多骨干船厂虽然有订单,但因缺乏资金,无法投入生产。船东造船预付资金少,船企融资难严重束缚了船企的手脚,也严重影响船舶业整个产业链的运转。舟山的经济跟杭州、宁波等城市不一样,行业比较单一,造船、海运为主业。如果长此以往,将会对舟山的经济带来影响,也会对舟山的进出口带来影响,同时也将严重影响舟山新区的建设。如何走出困境,笔者认为,政府的帮助和金融机构的支持是船舶企业走出困境的关键所在。政府除了在政策上帮扶外,还需对某些税费给予免缴或缓缴。银行对于优良的船舶企业要继续放贷。银行为了贷款的安全,必须对船舶企业进行考评,减少贷款的风险,这是十分应该的。这一工作比较专业,建议市里成立一个专家组,由银行业专家和船舶行业专家组成,对较大的船舶企业进行考评,根据考评的结果来决定是否放贷,同时按考评结果,列出船企做强、兼并或退出的名单,利用舟山新区建设的东风完成产能结构的调整。
关于考评的条件,笔者认为有三条:一是会造船,二是有订单,三是资金能平衡。
会造船。要做到“适时、适质、低成本”,能造出比较高技术含量的船舶。具体地说,要按照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编写的《船舶建造技术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处于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的中等水平(评估时可参照“指标体系”,但可以简化一些)。
有订单。船企日前手持的订单,凭船企正常性生产能力,有11个月以上的业务量。
资金能平衡。造船的费用和收入可持平或略亏。
目前舟山许多船舶企业中,符合这三条的数量不多,但影响很大,救活了这些企业,就确保了舟山船舶企业的精华,就能做强舟山的船舶工业。(傅 智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