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舟山船舶工业经“十一五”快速扩张,至2011年总产值已达666.4亿元,超过山东全省船舶工业同期总产值585.3亿的13.5%,舟山作为全国船舶产业基地已是名副实至。船舶修造业与海洋工程装备业是舟山第一大产业,对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单就船舶修造业产值2010年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比重达46%,这一块产业主导着舟山工业经济平稳较好发展,抓好了就基本稳定了舟山工业的大局。
但近期受全球船舶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我市船舶业发展受到严峻考验,工业总产值增速趋缓,出口下滑,效益回落,船市进入寒冬。如何跨越“寒冬”,尽快走出“寒冬”,使船舶业稳中求进,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课题,为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供一起讨论。
舟山发展船舶业的对策与研究
1.舟山市船舶工业的主要优势和不足
1.1 主要优势
1.1.1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区位优势、人文优势明显
舟山全国唯一以群岛设市的地级行政区域,全市总面积2.22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达2.08万平方公里,共有大小岛屿1390个。舟山市拥有发展船舶工业必须的优良深水岸线。全市水深10米以上岸线有183.2公里,20米以上有82.8公里,能够适应船舶大型化趋势,具备发展大吨位船舶修造的理想条件。
舟山地处我国东部海岸线和长江出海口组合部,扼南北海运和长江水运“T”型交汇要冲,是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门户。舟山市南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临太平洋,西连长江流域和内陆地区,区域内外交通联系便利,紧邻国际航运战略通道,途经我国的7条主要国际海运航线有6条经过舟山。舟山海域还有可供15万吨级船舶进出的航道13条,可供30万吨级船舶进出的航道3条,是包括上海港、宁波港在内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枢纽。此外,舟山市距台中、长崎、釜山等港口约500海里,距高雄汉城仅600海里,距香港、神户、大阪、马尼拉等港口约700海里,是西太平洋航运网络重要枢纽。优越的区位条件,对于舟山市进一步发展船舶工业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舟山人地处海岛,过去出门靠船,开门见海,吃用靠海。所以舟山人对海、对船有特别感情。在岱山、普陀有几代家庭都在撑船,造船,许多家庭的小孩念大学都选船舶专业。像扬帆造船其前身是舟山船厂,从1952年办起走过了60花甲,有许多家庭为有人在船厂造船而感到自豪。所以舟山人对船特别有感情,特别能吃苦,在对船的的修造中摸索出舟山人特有的修造方法。在与大海的搏斗中形成了大海的性格。在舟山的98万人口中有15万左右的人在修造船厂工作,有许多小孩从小对船就有感情认识,可见舟山的海洋文化、船文化是舟山人优良的人文基础。
1.1.2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船舶工业发展,政策给予大力支持
国家和浙江省一直对舟山船舶产业发展寄予厚望并大力支持,《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船舶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江省“十一五”船舶工业发展规划》都将舟山列为发展船舶工业,促进船舶出口的重点城市,为舟山船舶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舟山市也一直特别重视船舶产业发展。2004年制定了《舟山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2004-2020年)》,明确将船舶工业确定为“十一五”期间的主导产业;随后,舟山市政府相继制定发布《舟山市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舟山市船舶出口发展规划》、《舟山市船舶配件行业环境保护工作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为进一步促进船舶产品出口,抢抓机遇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提供了明确指导和支持。
2011年5月份舟山市被国务院批准成为舟山海洋经济新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重点支持海洋经济中八大产业。船舶建造是八大产业中的基础。省政府、市政府加大了对舟山船舶工业的支持力度,引进了浙江大学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引进了大量高层次的管理技术人才,制订出高要求的发展舟山船舶工业的目标,舟山作为全国唯一的发展海洋经济为宗旨的新区,享受着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为舟山的发展船舶工业带来新的动力。
1.1.3 工业基础较强,已经形成具备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
舟山市船舶工业基础良好,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船舶工业城市之一舟山现有船舶工业160多家,2011年舟山造船的完工量达808万载重吨。2012年上半年造船完工量达到537万元载重吨。舟山全市的船舶工业产值占浙江省78%。造船企业中,金海重工、常石造船、扬帆造船、欧华造船等骨干龙头企业,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已经具备一定的竞争力。金海重工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单个规模最大的造船企业。今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入围的船舶工业企业有6家,舟山就有金海重工,扬帆造船两家。修船方面,舟山中远船务、鑫亚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万邦永跃船舶修造有限公司3家企业多年位居全国修船企业前10强。在今年极端困难的修船形势下,舟山绝大多数修船企业产值都有较大幅度提高。在船用配套业务方面,中基日造、普斯耐驰等合资企业尽管目前产能尚未完全释放,但凭借引进的日本技术优势,投产后具备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海洋工程方面,从新加坡引进的太平洋重工具备较强的技术、管理、资金等综合实力。
舟山的船舶工业又是舟山出口的大户。2011年船舶工业的出口额占舟山全市出口额的48%;2012年上半年舟山船舶工业的出口额占全市出口额的55%。舟山市又是我国船舶工业出口的重要基地。
1.1.4 企业运营灵活,和外资合作基础良好
舟山市船舶工业以民营资本为主,体制机制运营较为灵活。目前,舟山市已经以资本为纽带,和全球知名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造船方面,常石舟山造船的引进为行业总体树立了效率标杆,为带动全市造船效率及现代造船模式方面发挥了带头作用。在配套方面,中基日造在引入日方先进技术基础上定位船用大功率低速柴油机,首台机满足欧二排放标准。普斯耐驰在引进常石技术的基础上定位中高端产品,产能释放后产品可能返销日本。在海洋工程设备制造方面,太平洋海洋工程舟山有限公司直接引入新加坡技术,产能释放后也定位海工平台及模块高端产品。
应该说,这些海外资本注入及技术引进,为舟山市船舶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带动了舟山市船舶工业整体技术层次的提升,成为舟山市船舶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
1.2 主要不足
1.2.1 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高端产品仍待突破
舟山市造船企业多为传统船舶建造为主,除金海重工外,缺乏国内较具竞争力的大型造船企业,制造产品主要集中在油船、散货船、中小型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舶,大型集装箱船、LNG船舶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目前尚处空白。企业之间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在细分领域有竞争力的特色中小型船企。修船方面,业务同质化严重,主要以换板、打砂、油漆为主,竞争激烈,价格已经趋于成本,而包括海洋工程装备、大型液化气船、豪华旅游船等在内的高端船型的修理能力、技术、经验则相对匮乏。海洋工程业务更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尚无实质性突破。总体来看,舟山市船舶工业发展和我国船舶工业发展一样,产品同质化情况严重,整体技术层次较低,高度产品仍待突破。
1.2.2 船舶设计研发力量不足,大型船舶研发设计力量仍待提升
舟山市现有国家级船舶研发机构1家,省级研发机构6家,但依然存在机构数量偏少,设计力量薄弱等问题。特别是目前舟山市船舶设计力量主要以设计小型船舶为主,在大型船舶领域,尤其是未来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新技术船舶方面,设计力量尤其不足。目前舟山市船舶自主设计能力目前最高只可达5万载重吨。而最大单船生产能力已达32万载重吨。目前舟山市大型船舶的设计主要依赖上海地区专业院所,设计能力和生产能力不匹配问题严重。此外,舟山市船舶工业在应对新规则和新规范方面缺乏技术储备,在发展节能环保船舶方面相对滞后。
1.2.3 各层次人才需求紧缺,高端人才尤显不足
尽管目前舟山市船舶工业经过数年快速发展,已经聚集了一批有识之士,但是就长远发展来看,舟山市人才储备和发展远景比较来看,各层次人才均存在不足。一是在基础劳动力方面,从事船舶生产的一线劳动人员在全国用工荒的大背景下,呈现出紧缺态势,特别是从事焊工等需要技术含量的金领工人员短缺;二是船舶检验、船舶销售、船舶交易、船舶融资等复合型人才紧缺;三是技术研发人员、技术骨干及带头人、管理等中高层人才短缺;四是在发展海洋工程等新兴业务方面,相关人才紧缺。
1.2.4 部分船企产能尚待释放,已错过产业发展黄金时期
舟山市船舶工业以民营船企为主,2003年至2007年船市空前兴旺期间,大量民营资本涌入船舶领域,高起点投建船舶企业。由于建造周期较长,待船企产能逐步释放时,市场已经受金融危机等负面因素影响,进入下滑周期。目前舟山市中基日造、普斯耐驰等企业产能尚未释放,太平洋重工、惠生重工目前海洋工业业务尚未彻底展开,便已经遇到市场下滑、订单不足、融资困难等一系列情况。在目前市场形势不好的情况下,舟山船舶工业产能的进一步释放会导致市场供需失衡进一步增加,新建船企必将面临产能和订单之间的落差,这对舟山市船舶工业稳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1.2.5 企业布局较为分散、产业集群效应无法充分发挥
舟山市的船舶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两区一县(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尽管目前已经形成了五大聚集区域,但是受舟山群岛地域环境条件影响,数量众多的船舶企业分散在不同岛屿,布局较为分散。从全国范围内来说,舟山市除金海重工外,缺乏国内领先的大型船舶企业,产业集中度依然有待提升。总体来看,布局过于分散一方面造成产业集群的效应无法充分发挥,如船企之间业务合作、建设集中配送中心和中间产品专业化加工基地等。另一方面由于一些企业地处偏远,降低了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利于船企长期发展。
2.舟山船舶工业的现状
2.1 舟山船舶现有的造船能力:
年份 ![]() Copyright © 2008 www.zseafer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主办方:舟山市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舟山三合商务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