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洲”坐落于定海南部诸岛之一的盘峙岛,翻看“大神洲”这三年的发展,速度惊人。建厂仅3年的“大神洲”,去年全面投产并交上完美答卷,全年新开工船只7艘,下水4艘,交船5艘,完成工业产值17.06亿元。从去年年底开始,在结束92500DWT系列散货船小批量生产后,“大神洲”又充分利用船坞条件,在建造57000DWT系列散货船时尝试采用“一条半造船法”,不断刷新船坞周期纪录,最短仅用40天。 “大神洲”生产驶入“快车道”,与强大的科技实力支撑密不可分。而陆征,正是企业强大的科技后援团中的领军人物。
“其实我没做什么,只是一个普通的造船人。 ”一身蓝色工作服,中等身材略瘦,皮肤偏白,鼻梁上架了副眼镜,陆征看上去如他所说,普普通通。但正是这位痴迷“造船”的普通人,发明的活动墩(实用新型专利)已获国家授权,并主持完成了多项在国内具有独创性的技术方案设计和工艺方法研究。
陆征,出生于1980年,已参加工作10年,现任“大神洲”精度科科长。比他年长的老前辈说起这位“80后”的科长赞叹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
没错,“80后”的陆征是船厂里的发明家,喜欢挑战,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乐在创造发明中。
2009年12月17日,陆征递交了第一份专利申请文件。他没有给自己很大的压力,以平和的心态等待结果。去年10月6日,他获得了自己发明生涯中的第一项授权专利。陆征谈到自己的实用新型授权专利证书时,显得格外的平静。“活动墩这个发明,只是我在平时工作中多摸索想出来的,没有那么神奇。 ”
活动墩是陆征发明的其中一个最典型的工装工具,用于分段总组和搭载中。 “之前,公司都是采用外购的千斤顶来调节高度。千斤顶首先是价格贵,其次还经常坏,耽误进度。 ”于是,陆征琢磨着自己来发明一个活动的墩子,既方便省力又要精准。多次的画图设计实践后,陆征终于成功了。
“活动墩由底座、上盖和斜面活动板组成,就是利用两块坡度为10°的斜面活动板来调节高度。通过调节两个活动插销就能改变上盖的高度,从而达到调节墩子水平的目的。 ”当他看出记者听不大懂时,他还用笔在纸上画图,并耐心讲解直到记者明白为止。
记者了解到,“大神洲”目前都是使用陆征发明的活动墩,而且调节活动墩不需要大吨位的油压,只需要一把榔头就够了,既减少工具使用成本还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调节水平的工作提前了,可以直接进行分段合拢作业,这样就避免了吊机的等待时间,提高吊机的使用率。
令记者出乎意外的是,活动墩还是“变废为宝”得来的,都是用废钢废铁裁成指定形状,由工人们焊接而成的。陆征告诉记者,制造一艘57000DWT系列散货船要用到150个活动墩。用自制的活动墩替代外购的千斤顶,那得给公司省了多大一笔开销啊。
一个船坞内同时搭载一条半的船,这是“大神洲”的“一条半造船法”,即首制船和第二条船的后半段同时在坞内进行搭载;在首制船出坞后,第二条船的后半段实施坞内移位,继续该船的坞内搭载,第三条船的后半段开始进坞搭载……其技术难点在于“半条船”起浮移位时的水平调整和二次定位。这个技术难点也是由陆征主要负责攻克的。(陆征 船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