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和欧盟非食品类商品快速报警系统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统计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出口鞋类产品被欧美通报召回共计31批,与去年同期相比激增40.91%。经分析,化学危险是鞋类产品被通报召回的最主要原因,占所有通报召回比例的82.48%,而其中大多数为富马酸二甲酯超标,占因化学危险而通报召回的94.69%。
富马酸二甲酯 (DMF)是上世纪80年代国际上兴起的高效、低毒防霉剂,被广泛用在鞋皮革、织物衬里、鞋垫和鞋面以及鞋、鞋包装中的小袋做防腐防霉剂,超过正常使用量时可能引起消费者皮肤过敏、皮疹或灼伤等。2009年3月17日,欧盟委员会通过相关法令之后,仍频频发生召回事件的原因主要是大部分生产企业缺乏进口国法律法规的知识,只注重产品的物理性能质量,而忽略了目前欧美等国最为关注的产品安全问题。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来岱山辖区出口鞋类产品共48批,货值90.1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减少18%和11%。出口欧美共5批,货值12.34万美元,批次与去年同期持平,货值提高145.82%。岱山办在检验监管中要求鞋类企业在做好物理机械性能检测同时,加强对鞋子化学安全方面的检测控制,近几年来,岱山生产出口的鞋类产品尚未有被欧美通报召回的情况。
尽管如此,检验检疫部门建议,出口鞋类企业应密切留意进口国的法律法规动态,提高自身预警能力,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整理、跟踪出口国最新的检测标准,及时了解出口国鞋类产品设计和制作方面的标准和规范。积极与客户沟通,对产品设计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不要盲目接单生产。同时,把好原材料采购关,加强自检能力,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严格检测。(舟山检验检疫局)